本文帮你进一步了解动眼神经麻痹相关知识。
动眼神经麻痹是一种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上睑下垂、眼球运动异常及瞳孔受损的疾病,因其病因多,有时难以明确原因。今天我们通过一个病例了解动眼神经麻痹的病因及相关知识。患者左侧眼睑下垂10天患者,女,70岁,因“左侧眼睑下垂10天”入院。
现病史:患者于1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眼睑下垂,有视物成双,无发热、头痛,无眼部疼痛,无晨轻暮重,无言语含糊、肢体麻木及无力,无恶心、呕吐,自行服中药治疗,症状逐渐加重,医院就诊。查颅脑MRI示“颅内未见明显异常”,予针灸及药物治疗(具体不详),患者症状无改善。现为进一步诊治至我院门诊就诊,门诊拟“动眼神经麻痹”收入院。既往否认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史;否认反复头痛病史;否认外伤史。查体:T:36.4℃P:84次/分R:20次/分BP:/70mmHg,神志清晰,构音清楚,左侧眼睑完全下垂,左眼上转、下转及内转受限,左侧瞳孔直径5mm,右侧瞳孔3mm,左侧瞳孔直接及间接对光反射消失,右侧瞳孔直接及间接对光反射正常,双侧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颈软,四肢肌张力正常,四肢肌力5级,双侧躯体感觉正常,双侧腱反射正常,双侧巴氏征阴性,双侧克氏征阴性。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腹平软,未及压痛、反跳痛。动眼神经麻痹的一些病因分析了引起动眼神经麻痹的一些病因(可放大图片查看):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血常规、大便常规、肝肾功能、血脂、电解质、心肌酶谱、同型半胱氨酸、血沉、风湿三项、甲状腺功能、CEA、AFP、CA、ENA多肽、抗核抗体筛查正常。HIV、梅毒抗体均阴性。尿常规:葡萄糖+++,空腹血糖9.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6mmol/L,糖化血红蛋白9.1%。脑脊液压力mmH2O,脑脊液常规+生化正常。眼底照相示:双眼视网膜散在微血管瘤,双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颅脑MRI平扫+增强示:脑白质内散在缺血灶,增强扫描未见明确异常。颈部至颅底CTA示:动脉粥样硬化。诊断: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治疗:给予阿卡波糖、胰岛素降血糖,依帕斯他改善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维生素B1、甲钴胺营养神经,前列地尔改善微循环,患者症状较前部分改善。病例分析动眼神经麻痹主要表现为上睑下垂,眼球上转、内转及下转受限,患眼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可有复视。按发病程度,其可分为完全性及不完全性,完全性表现为上睑下垂,眼球上转、内转及下转受限,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不完全性除瞳孔括约肌及睫状肌功能正常外,其余表现同完全性。动脉瘤、脑血管病、外伤、糖尿病、炎症及肿瘤是动眼神经麻痹的常见病因。本例患者表现为左眼完全性动眼神经麻痹,无外伤、反复头痛病史,颈部至颅底CTA未见动脉瘤,颅脑MRI平扫+增强未见明显异常病灶,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正常,但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高,且予控制血糖、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等治疗后症状较前部分改善,支持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病率文献报道为0.8%,多见于中老年人,常与糖尿病的病程、严重程度无关,且缺乏糖尿病的典型症状,甚至部分患者在出现动眼神经麻痹后才发现有糖尿病。其发病机制目前多认为是糖尿病性微循环改变引起动眼神经缺血、缺氧所致。由于病变主要累及动眼神经的中心部,而支配瞳孔运动的纤维位于动眼神经周边部,故缺血对其造成影响较轻,常表现为不完全性麻痹,少见完全性麻痹。本病多急性起病,单侧受累,多数患者以复视为首发症状,约半数以上可有眼眶部或额部疼痛,疼痛与复视可同时或先后出现。治疗上以综合治疗为主:积极控制血糖、补充B族维生素、改善微循环、小剂量短期皮质类固醇、必要时止痛。经上述治疗后多数患者于2~16周内痊愈,但少数治愈后复发。往期精彩文章
出现「双侧皮质脊髓束高信号」,手把手教你鉴别诊断疾病
这6条以人名命名神经血管,重要且难记,你掌握了吗?
不同脑出血时期MRI表现,一文读懂!
参考文献:[1]张阳,李俊红.动眼神经麻痹的定位诊断及治疗进展[J].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7(3):-.[2]杜小鹏,汤亚男,卢丽萍.动眼神经麻痹病因及特点[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3):71-72.[3]谢琰臣,许贤豪,张华.上睑下垂的病因、诊断和鉴别诊断(综述)[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11(2):-.[4]冷守忠,吕小琪,庞式琪.动眼神经麻痹例的病因分析[J].中华眼科杂志,4(1):31-33.[5]王小冬,张均.动眼神经麻痹为首发症状的糖尿病[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5,():-.[6]高越.糖尿病性眼肌麻痹42例分析[J].慢性病学杂志,(05):65-66.本文首发:医学界神经病学频道
本文作者:简雯
责任编辑:章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szkgb.com/jbzz/30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