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弱视是视觉发育期内由于异常视觉经验(单眼斜视、屈光参差、高度屈光不正以及形觉剥夺)引起的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下降,眼部检查无器质性病变。研究结果表明弱视是双眼异常相互作用或形觉剥夺引起的,儿童早期筛查可以预防弱视,对已经产生弱视者可以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早期恢复。
分类
斜视性弱视
单眼性斜视,双眼交替性斜视易形成斜视性弱视。由于眼位偏斜后引起异常的双眼相互作用,斜视眼的黄斑中心凹接受的不同物像(混淆视)受到抑制,导致斜视眼最佳矫正视力下降。
屈光参差性弱视
由于两眼的屈光参差较大,黄斑形成的物像大小及清晰度不等,屈光度较大的一眼存在形觉剥夺,导致发生屈光参差性弱视。两眼球镜相差1.5DS,柱镜相差1.0DC,即可以使屈光度较高一眼形成弱视。
屈光不正性弱视
多发生于未配戴过屈光矫正眼镜的高度屈光不正患者,主要见于高度远视或散光,常为双侧性,两眼最佳矫正视力相等或相近。一般认为,远视≥5.00DS,散光≥2.00DC,近视≥10.00DS会增加产生弱视的危险。
形觉剥夺性弱视
多发生在有屈光间质混浊的儿童(如先天性白内障、角膜混浊)、完全性上睑下垂、医源性眼睑缝合或遮盖等情况下。由于形觉刺激不足,剥夺了黄斑形成清晰物像的机会而形成弱视。
主要原因
屈光不正
屈光不正是弱视的病因之一,在婴幼儿期,未矫正的屈光不正度数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就能引起弱视,这类弱视被称为屈光不正性弱视。
斜视
在视觉发育期内,斜视也是弱视发病的最常见病因之一。此类患者通常存在恒定性、非交替性斜视(最常见的是内斜视),或者曾经患过斜视。
屈光参差
屈光参差也是弱视的病因之一,在视觉发育期内,双眼屈光参差的度数达到一定程度,一只眼的视网膜上物像模糊,往往导致该眼弱视。
形觉剥夺
形觉剥夺的旧称是废用性弱视,在婴幼儿期,先天性或后天发病较早的屈光间质混浊或瞳孔被遮挡所引起的视觉发育异常被称为剥夺性弱视。
眼球震颤
先天性眼球震颤可致婴幼儿视觉环境异常,使视觉发育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也可能形成弱视。在注视目标的时候,眼球震颤患者视网膜上的物像快速摆动,不能形成稳定的物像刺激,这是弱视产生的原因。
典型症状
1.弱视对视觉的影响涉及多个方面,最主要的是视力低于正常。
2.患儿看东西时常歪头、眯眼等。
3.单眼恒定性内斜或外斜患儿可能出现斜视性弱视。
4.部分弱视患儿的空间立体视觉发育不全甚至缺失,无法正确判断深度,走路容易绊倒。
就医
大多数的情况下,一旦孩子在体检或是筛查时发现视力欠佳,或是出现斜视,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就诊,第一选择是眼科,如果当地无相应的眼科,医院医院的五官科就诊,进行初步的判断。
治疗
一旦确诊为弱视,应立即治疗,否则年龄超过视觉发育的敏感期,弱视治疗将变得非常困难。弱视的疗效与治疗时机有关,发病越早,治疗越晚,疗效越差。
复诊
弱视治愈之后,巩固治疗3个月。在以后的随访期内,前6个月每月复诊一次,以后每半年复诊一次,直至3年或敏感期结束,或遵医嘱。
特殊注意事项
坚持戴镜
如果是中、高度远视患者,弱视治愈后,一定要继续戴镜,特别是屈光参差性弱视和高度复性散光引起的弱视,治愈之后一定要坚持戴镜。过早摘掉眼镜,弱视眼视网膜上的物像不能保持清晰,容易导致竞争性抑制和弱视复发。
患儿的心理指导
患儿的心理状况直接影响弱视治疗效果,而家长的责任心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若家长在治疗过程中监督不够,造成患儿训练不认真,不坚持戴镜,就会影响疗效,甚至无效。
汕尾眼科慧明视光中心
每周五晚7点-9点
诚邀沈主任开展眼健康咨询活动
-
专家介绍
睛彩世界等着您
我们是资深的专业人员!
加我,给您最专业的解答!!!
当然,您还可以
转载请注明:http://www.szkgb.com/jbzl/31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