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老谈睑废上睑下垂辨证,针药论治

第期

上睑下垂中医称之为睑废,是因气虚不能上提,血虚不能养筋,或风邪中络,或气滞血瘀所致。以上睑提举无力或不能抬起以致睑裂变窄,甚至遮盖部分或全部瞳神,影响视力的一种眼病。

1、诊断依据

1、上睑下垂,两眼自然睁开向前平视时,上胞遮盖黑睛上缘超过2mm,甚至遮盖瞳神,影响神响视力,紧压眉弓部,上胞抬举困难。

2、患者视物时,呈仰头,眉毛高耸,额部邹纹加深的特殊姿势。

3、单侧上胞下垂者,可伴有其他眼外肌麻痹,目偏视,视一为二,瞳神散大。

4、两侧上胞下垂,朝轻暮重,劳累后加重。做新斯的明试验阳性者,可能为重症肌无力。

1、辨证概要

本病有虚有实,以虚为多,如气血不足,升提无力,血不养筋,弛缓无用,实则风邪袭络,气滞血瘀,经脉阻滞。亦可为先天禀赋不足所致。

2、辨证论治

1、脾虚气弱型

证候:上睑提举无力,掩及瞳神,晨起或休息后较轻,午后或劳累后加重,每伴神疲肢倦,食欲不振,舌质淡,苔薄,脉弱。

治法: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方药:补中益气汤:炙黄芪15克,炙甘草15克,西洋参9克,当归6克,陈皮6克,升麻6克,柴胡9克,白术9克,每日1次,水煎服。

加减运用:眉毛高耸,额部皱纹加深者,加僵蚕、地龙、木瓜、伸筋草舒筋活络;盗汗者加生地、麦冬、五味子生津养液;有潮热者。加醋龟甲、鳖甲、青蒿养阴清热,头晕眼花,面色无华,脉细弱加白芍、阿胶、鸡血藤养血补虚。

针灸:辜老睑废八穴:百会、头临泣、阳白、四白、太阳、头维、臂臑、足三里。

梅花针叩打:胸夹脊5——12两侧,眼区,正光1,正光2,太阳,百会,中脘,气海,足三里。艾灸4穴:阳白、四白、颧髎、还睛穴。

2、风邪袭络型

证候:多为单侧上睑下垂,起病突然,多伴有目珠转动不灵,目偏视,视一为二,常伴有眉额酸胀,舌红,苔薄,脉弦。

治法:祛风化痰,舒筋活络。

方药:辜老正面汤:僵蚕10克,白附子6克,全蝎3克,白蒺藜10克,防风10克,蜈蚣6克,蝉退6克,当归12克,白芷10克,太子参15克,每日1剂,水煎服。

加减运用:风阻经络,加鸡血藤、地龙。面色萎黄加生地、牛膝,女贞子。

针灸:睑废8穴。艾炙睑废4穴。

3、气滞血瘀型

证候:上睑下垂,眼区痛,头痛,或麻木,视物呈双斜视,纳食尚可,舌绛苔薄,脉细涩。

治法:祛风养血活血。

方药:消风养成血汤:白芷10克,防风10克,荆芥10克,菊花10克,蔓荆子10克,川芎10克,当归12克,决明子10克,石决明30克,麻黄10克,赤芍12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甘草10克,每日1剂,水煎服。

加减运用:血瘀明显加三七粉、丹参;血虚加生地、白芍。

针灸:睑废8穴,艾炙睑废4穴。

梅花针叩打颈夹脊1——4两侧,胸夹脊5——10两侧,正光1,正光2,眼周,太阳,阳白,风池。

4、脾肾阳虚型

证候:上睑下垂,复视,病程较长,反复发作,常伴软骨病,遗尿或尿频,步履无力,肢冷欠温,纳差,大便溏,面色欠华,舌淡苔白,脉沉细。

治法:温脾补肾,补阳通络。

方药:还少丹:山茱萸15克,准山15克,熟地15克,茯苓15克,杜仲15克,牛膝12克,肉苁蓉15克,楮实子10克,小茴香3克,巴戟天15克,枸杞15克,远志3克,石菖蒲10克,五味子10克,酸枣仁10克,每日1剂,水煎服。

加减运用:大便正常者,熟地增至30克,或加菟丝子、淫羊藿、鹿角胶;纳食不馨,食后腹胀加山楂、六曲。

针灸:1、睑废8穴,艾炙四花穴,睑废4穴,交替进行。2、梅花针叩打正光1,正光2,阳白,四白,太阳,风池,胸夹脊8——12两侧,腰骶椎两侧。

四、病案:

病案一,薛某,女,68岁,海南海口人。患者因“右上眼睑下垂一月余”前来就诊。2袋

一诊(/11/22):患者自述因耳后乳突前长有2cm左右肿块而于年10月15日于本院做外科手术,术后右上眼睑下垂,且偶有视物模糊,自觉术部麻木无痛觉且放射至下颌部,按之可缓解,复查时医生予其西药甲钴胺片和眼药水,并荐其前来针灸科。来诊见证:右上眼睑下垂伴术部肿大麻木无痛觉,难入眠,无恶寒发热,无眩晕,纳常,大便溏,小便正常,舌淡苔薄白,脉弦。诊为:睑废(血瘀血虚)。治法:方用消风养血汤:白芷2袋,防风2袋,荆芥2袋,菊花2袋,蔓荆子2袋,川芎2袋,当归2袋,草决明2袋,麻黄2袋,赤芍2袋,桃仁2袋,红花2袋,甘草,三七2袋,冲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针灸:右侧阳白四白头维地仓下关颧髎双侧臂臑光明,电针疏波,刺激20分钟,针后艾灸阳白、四白、臂臑各五壮,每周一至周五治疗一次,10天1个疗程。

二诊(/12/6):患者按上方治疗1个疗程,自述右上眼睑较之前有力,但仍无法抬举,局部麻木感减轻,右口角口水变多似欲流出。针灸处方仍用上,方药改为补中益气颗粒白术1袋,陈皮1袋,升麻1袋,党参1袋,白芷1袋,当归1袋,枳实1袋,黄芪1袋,柴胡1袋,炙甘草1袋。冲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

三诊(/1/17):上方治疗4个疗程,针灸治疗35天,患者右上眼睑抬举自如,眼睑张合有力,眼裂与左侧基本等大,临床宣告痊愈。

病案二:陈某,男,75岁,海口籍,居住在海口市龙华区二环路。患者因“左侧眼睑下垂伴眼球活动受限1周”而于年10月28日就诊。

一诊(年10月28日):患者于1周前晨起时自觉左侧眼底部稍有胀感,未予重视,继而出现双侧眼部胀感明显,无疼痛感,2天后患者发现左侧眼睑下垂,遮住视野大半部分,遂于我院眼科就诊,查头颅CT提示未见异常。后于我院神经内科查头颅MR及胸腺MR均未见异常,查空腹血糖均正常,排除重症肌无力及糖尿病等原因所致,考虑为动眼神经麻痹,予抗病毒、激素、营养神经、活血扩血管等药物治疗后,效果不佳,遂至我科寻求治疗。现症见:患者左侧眼睑下垂,不能上举,完全遮住视野,眼干无泪,左侧眼球转向下外,眼球内收、下转无力,对光反射消失,患者自觉左侧眼部胀感明显,纳眠差,伴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舌质淡,脉沉细,二便正常。西医诊断:动眼神经麻痹。中医辨证:睑废(血虚风热)。治法:祛风通络,清热养血。中药处方:方以消风养血汤:荆芥2袋,蔓荆子2袋,菊花2袋,白芷2袋,麻黄2袋,防风2袋,桃仁2袋,红花2袋,川芎2袋,当归2袋,白芍2袋,草决明2袋,石决明2袋,甘草2袋,水煎服,每日1剂。针灸处方:睛明(左)、阳白(左)、四白(左)、太阳(左)、风池(左)、臂臑(双)、光明(双),通于脉冲电疏波20分钟,每天1次。针后于左侧阳白、四白、臂臑穴施予艾直接无瘢痕灸各五壮,每天1次。

二诊(年11月12日):上方用14剂,针灸14天时,上睑即可略微抬举,食欲增加,睡眠改善,乏力减轻,眼球活动度增加,前方的基础上去麻黄,加黄芪以加强益气之效。

三诊(年11月29日):续服上方,针灸共26天时,上睑可抬举2/3,眼球可以内收,纳眠可。

四诊(年12月3日):针灸5次以巩固疗效,左侧眼睑上抬与右侧相同,左眼恢复正常,旋转自如,两眼协调性正常,诸症皆愈。

病案三:杨某,男,57岁,干部,澄迈籍。主诉:右上眼睑不能睁开15天。缘患者15天前因工作疲劳后出现右上眼睑下垂,不能凭意识睁开眼睛视物,医院医院诊治,因未查明原因,给予支持营养,扩张血管等方法治疗,均告罔效。于年5月18日前来我科诊治。诊时见证:右上眼睑下垂,多汗纳呆,心烦懒言,四肢困倦,舌淡苔白,脉虚。中医辨证为上眼睑下垂,为阳明经经气下陷所致。给予针刺睛明,阳白,四白,太阳,合谷,通于脉冲电疏波30分钟,并给予中药补中益气汤加味:黄芪30克,白术10克,陈皮10克,升麻10克,柴胡12克,防党15克,炙甘草12克,当归15克,白芷10克,枳实15克,水煎服,每日1剂,经针药治疗3天后能够睁开眼睑视物。效不更方,继用前方2天后完全恢复正常。经一年后随访,未见复发,临床治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szkgb.com/jbyy/301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