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视又叫“懒”眼,指的在视觉发育关键期(0~5岁)内,异常的视觉经验引起的单眼或双眼,即使是戴上了矫正眼镜视力还是不能达到相应年龄段的视力下限,或者在看视力表时,两只眼睛的视力相差2行及以上的一种视觉系统发育异常性疾病。
问:“弱视只有娃娃才会得?”答:是的,弱视只有处于视觉发育期的小娃娃才会得,在门诊上也会遇到二三十岁的成年人因为视力问题来就诊被确诊为弱视的,但这种成年人的弱视不是因为玩手机、看电脑引起的,而是他们从小就有弱视,没有经过治疗或治疗效果不佳,才叫成年弱视
弱视的症状:弱视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视力不好,但由于很多弱视患儿年龄较小,表达能力有限,所以不细心的家长很难发现。弱视常合并有多种认知功能障碍,如对空间立体感的辨别能力会较差甚至没得立体感的,还会产生经典的“拥挤效应”——在看单个字的时候看得清楚的,但一排字就看不清楚了,尤其在看书的时候就非常明显。
目前我国3亿儿童中约有万弱视患者。眼睛看不清楚带来的麻烦大家都可以想象,不仅严重影响生活,学习和工作,还可能对患者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弱视的类型:根据弱视的患病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
斜视性弱视:患者有斜视或曾有过斜视;患者有斜视或曾有过斜视;
屈光参差性弱视:双眼远视性球镜屈光度相差1.50D或者柱镜相差1.00D,屈光度数较高的那只眼睛形成的弱视;
屈光不正性弱视:两只眼睛都弱视,发生于未戴过矫正眼镜的高度屈光不正者,双眼矫正视力相等或接近。主要见于高度远视或散光。
形觉剥夺性弱视:由于屈光间质混浊,上睑下垂遮挡瞳孔、不适当地遮盖等引起的弱视。
确诊是不是弱视,需要满足这些条件:在常规体检中发现孩子的眼睛可能有问题的话,家长一定要带娃娃去正规的眼科门诊做进一步检查,就拿弱视来说,除了视力改变,还有很多的条件符合才能确诊。
首先,需要确定弱视患者的眼部构造本身没有器质性病变,所以需要进行系统排查,排除眼部器质性改变;
其次,要积极寻找弱视的相关危险因素,不能仅凭视力就诊断弱视。
最后,根据儿童视力发育规律于3~7岁的儿童,诊断弱视也不能简单地以视力低于0.9作为依据,要参考相应年龄的视力正常值下限。比如3~5岁儿童视力的正常值下限为0.5,6岁及以上儿童视力的正常值下限为0.7。
反正一句话就是,儿保、幼儿园体检中发现孩子的眼睛可能存在问题,医院眼科找专nie的医生做进一步检查。
华西专家说:发现了娃娃是弱视,早干预早治疗是√的问:“那医生,他们说吃鱼肝油对眼睛有好处,随时给娃儿补点会不会缓解或者预防弱视呢!”
答:弱视是一个排他性诊断,是能够通过检查和临床症状找到病因的,鱼肝油对前面提到的导致弱视的病因,是没有缓解作用的哈!但对于小娃娃儿保周期要求吃的维生素AD,该吃还是要吃,只是说这跟治疗、预防弱视没有关系。
华西专家说:这些才是靠谱的治疗弱视的方法
弱视治疗的目的是使弱视眼的视力和其他高级视功能达到正常,如果不能达到这个目的,就要尽量让弱视的眼睛改善到最佳水平,主要有这些治疗方法:
1.去除病因
如果有白内障啊上睑下垂啊这些,医生根据相应的手术时机给你说该做手术的时候就要做。如果是要戴眼镜的,要戴矫正镜3~6个月,以达到视力充分改善。不同类型的弱视,要进行合适的屈光矫正,如散光、近视均应完全矫正,对于有斜视且合并远视的患者,需要根据具体的斜视类型进行远视度数的调整。
2.遮盖疗法
也就是很多小朋友戴眼镜时,用块片片遮盖其中正常的那只眼睛。
常用的方法是非弱视眼的完全遮盖,必须严格保证被遮盖眼无光线进入,强迫使用弱视眼。遮盖的时间与弱视的严重程度相关。
有研究指出,7岁以下的重度弱视,每日6小时的遮盖也足以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如果遮盖疗法被证明是最有效的,应持续进行。如果连续5~6周视力无提高,才考虑改变治疗措施。
3.雾视法
通过药物(1%的阿托品)或光学(调整非弱视眼度数)的方法使非弱视眼视物模糊。雾视的目的是使病儿在一定的距离使用弱视眼,而在另外的距离使用非弱视眼,或在所有的距离都不使用非弱视眼。如果患儿滴用阿托品引起局部过敏反应以及全身性反应(皮肤潮红、出汗减少等),则不作为常规治疗手段。
4.压抑疗法
通过粘贴一定的塑料薄膜使非弱视眼视力下降,并比弱视眼低最少两行。常用于弱视眼的视力通过完全性遮盖已达到0.3以上,或两只眼睛能把看到的画面合二为一的功能较好的孩子。
5.手术
仅针对诱发因素只能通过手术来矫正的弱视:如光学矫正无效的斜视,先天性白内障等。
除了这些传统的弱视治疗方法外,目前弱视治疗研究领域还引入了知觉训练、双眼视治疗、重复经颅磁刺激、经颅直流电刺激等新方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szkgb.com/jbal/31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