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图Horner综合征的定位诊断及处理原

导读

Horner综合征是由于交感神经通路障碍导致的眼部症状,典型的临床表现包括上睑下垂、瞳孔缩小和面部无汗。由于交感神经路径较长,定位诊断应分为3段进行:中枢损害、节前神经元损害及节后神经元损害。急性Horner综合征伴面部疼痛为神经眼科急症,需要紧急排查颈内动脉夹层动脉瘤。药物定位诊断受到来源限制,且假阳性或阴性率较高,故目前影像学检查为确诊的最有效手段。

临床表现

上睑下垂:由于Horner综合征的上睑下垂是由Müller平滑肌功能障碍导致,故症状较轻微,通常仅1~2mm。而且个别患者并不伴有瞳孔不等大的表现,临床容易漏诊。Müller平滑肌同样存在于下眼睑,故患者下睑上抬,称为“反向”的上睑下垂(图1)。Horner综合征的上睑下垂与动眼神经麻痹的显著上睑下垂存在区别。由于上、下眼睑缩小,患者出现眼球内陷的表现。

图1Horner综合征患者,左眼上睑下垂、下睑上抬致左侧睑裂变小。同时左侧瞳孔较右侧小

瞳孔缩小:患者瞳孔双侧不等大,且在暗光下差异明显(图2)。较小侧,即Horner瞳孔,在暗光下最初5s内较健侧瞳孔散大明显迟缓,称为“dilationlag”。注意Horner瞳孔直接对光反射灵敏,即瞳孔收缩正常,但散大障碍。

图2室内光线下(A)与暗光下(B)双侧瞳孔大小差异对比:暗光下瞳孔不等大显著

面部潮红、无汗:在室内空调环境下不易被发现。无汗分布区可为半侧面部或仅为局部片状。在第三级神经元损害的患者中不出现面部无汗的症状,因为支配面部汗腺的交感神经随颈外动脉分布。

虹膜异色:为先天性Horner综合征的特征,患侧虹膜颜色变浅。

神经系统伴随症状:单侧的Horner综合征(中枢性)伴有对侧上斜肌麻痹(滑车神经)提示损害位于滑车神经核或脑干神经簇(滑车神经核为交叉支配)。单侧Horner综合征(节后段)伴同侧展神经麻痹,提示海绵窦病变(图3)。Horner综合征伴对侧肢体运动障碍提示半球或脑干病变;Horner伴上肢麻木提示颈段损害。急性、疼痛性Horner综合征(尤其是第3级损害)近60%为颈内动脉夹层动脉瘤导致,需要进行紧急排查,否则患者将有脑梗死的风险。

图3海绵窦内颈内动脉与第Ⅲ、Ⅳ、Ⅵ及Ⅴ1、Ⅴ2脑神经、颈交感神经纤维的毗邻关系

药物定位诊断

可卡因:较早用于Horner瞳孔的定性诊断。其可以抑制正常瞳孔散大肌突触间隙去甲肾上腺素(NA)递质的再吸收而增强瞳孔散大作用。当交感神经通路任何部位受损时,突触间隙NA递质释放障碍,故可卡因对于Horner瞳孔无散大作用。

羟苯丙胺:用于鉴别Horner综合征的节前与节后神经元损害。其作用机制为促进节后神经元NA递质的释放,因此对正常瞳孔有散大作用。当损害位于节前段时,羟苯丙胺能有效地逆转Horner瞳孔;而当损害位于节后段时,由于效应器损害,故Horner瞳孔无散大反应。该药物同样由于难以获得且禁用于儿童而无法广泛使用。

阿普可乐定:0.5%的阿普可乐定原用于青光眼治疗,为α受体激动剂(强α-2与弱α-1)。对正常瞳孔无明显作用。当作用于Horner瞳孔时,由于失神经支配的节后受体超敏现象(无论损害出现在何处),患侧瞳孔可明显散大,下垂的上睑可上抬,用于Horner瞳孔的确诊(图4)。目前该药物已经逐渐替代了可卡因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图4阿普可乐定用于Horner征的诊断A.患者双侧瞳孔不等大(左侧小)、左侧上睑下垂;B.0.5%阿普可乐定滴双眼后约45min,瞳孔不等大逆转、左侧上睑抬起

酒石酸溴莫尼定:与阿普可乐定同为α受体激动剂用于青光眼治疗。文献报道有Horner综合征患者使用或可以逆转下垂上睑及瞳孔不等大。但我们的病例显示其逆转上睑下垂的作用强于瞳孔的散大作用(图5)。

图5酒石酸溴莫尼定试验,A.患者左侧瞳孔下、上睑下垂(上图);B.双眼滴入0.2%酒石酸溴莫尼定后45min,左侧上睑抬起,但左侧瞳孔未见明显散大

影像学定位诊断

由于Horner综合征临床鉴别诊断复杂,且交感神经通路行径长,神经眼科医师选择影像学检查的难度在于:孤立的Horner瞳孔如不伴有其他体征,是否需要进一步检查,什么时间检查及选择什么检查部位与方式。如果定位诊断较明确且有高度怀疑的鉴别诊断,可采取分段式检查。

中枢病变:头颅磁共振成像、血管成像,尽量选择静脉Gd-增强扫描。如怀疑颈髓病变可行颈椎MRI及增强扫描。该方法可筛查幕上、脑干及高颈段病变,包括脑实质病变及血管性疾病。眼眶及海绵窦的实质性占位亦不会遗漏。如有MRI检查禁忌的患者可选择颅脑或颈椎CT扫描加增强。

节前病变:颈部及肺部CT断层扫描及增强可以发现颈段常见病变及肺尖部占位。对于有明确病因导致的Horner综合征如甲状腺、心胸手术、静脉置管等可暂时随访。

节后损害:因颈内动脉夹层动脉瘤及海绵窦动脉瘤是导致Horner综合征最危险的疾病,尤其是在急性发生的Horner综合征且伴有面部疼痛向颈部放散时需要紧急排查!文献建议采用CTA扫描,范围包括头颅/眼眶至主动脉弓平面。

婴儿或儿童Horner综合征:最常见的为先天性、产伤、颈肋、神经母细胞瘤或原发性。可针对性行影像学检查。

鉴别诊断

动眼神经麻痹:动眼神经麻痹的上睑下垂是由于提上睑肌而非Müller平滑肌功能障碍导致,其症状更为明显;且动眼神经麻痹时多伴有其他眼肌受累的情况及瞳孔散大,临床不难鉴别(图6)。

图6左侧动眼神经麻痹导致的完全性上睑下垂,与Horner征不同(A);患者同时伴左眼上转受限(B)

生理性瞳孔不等大:正常人群中也存在瞳孔不等大的现象,且同样在暗光下明显。一些Honrer瞳孔经过仔细筛查亦无特殊病因。生理性瞳孔不等大双侧差别在0.5mm左右,双眼对光反射灵敏,无上睑下垂或其他神经系统伴随体征。可卡因滴眼液可散大双侧瞳孔。

提上睑肌腱膜断裂:为机械性上睑下垂,不伴有其他眼部症状。

摘自:田国红,万海林,沙炎.Horner综合征的定位诊断及处理原则[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16(2):-.

田国红等

赞赏

长按







































丙酸倍氯米松粉雾剂
北京哪个医生治疗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szkgb.com/jbzz/77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