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五为大家倾情奉献------
本文摘自中国中医科院《亚健康调理》
41.妊娠呕吐
[取穴]
中脘、足三里、内关、公孙。
[提示]
一般怀孕在30天左右会出现恶心、呕吐、不能进食,且形寒、体倦、择食、厌食。多因脾胃虚弱,升降失和所致,如果痰湿中阻或挟肝热上逆症状会更重。温灸中脘、足三里、内关、公孙至潮红会有很好效果,且无副作用。
中脘是胃的募穴,《针灸聚英》说:“骨虚而致太阴无所禀者,于阳明募穴中导引之”。
足三里是补脾胃的要穴,并可将上逆的胃气下引。
内关穴可以理气降逆,宁心安神。
公孙穴可健脾利湿,通调肠胃,下流通畅,胃气下降。每日施灸1次,一般灸3—7次好转。
如果妊娠呕吐严重,有脱水现象,医院治疗。
42.乳少
膻中、乳根、少泽、太冲。
[提示]
乳少多因气血虚弱或产时失血过多,致使乳汁生成不足;或因情志郁结,气机不畅,经脉壅滞而导致“乳脉”不行。
温灸上述穴位每日1次,艾条温和灸每穴10分钟,药香灸,每穴3分钟,五次为一疗程。
膻中穴是气会,可宽胸理气。,
乳根穴和少泽穴有活络通乳之功。
太冲穴是肝经原穴,可疏肝理气。
温灸法对气血虚弱致乳少的效果好,而对肝气郁滞引起的乳少需配合针灸或刮痧才能有理想效果。
饮食上注意增进营养,特别建议产后可多喝豆浆、猪蹄汤、鲫鱼汤。
虽然乳少,也要尽量让婴儿吸吮乳头,良性刺激可以助乳汁分泌。
一定要保持愉悦的心情。
43.急性乳腺炎
[取穴]
膻中。
患侧的肩井、天宗、乳根、内关、后溪、少泽。
[提示]
急性乳腺炎是细菌感染引起的乳腺急性炎症,是妇女哺乳期常见病。早期患侧乳腺肿痛,有肿块,排乳不畅,并伴有发热、头痛、身痛、厌食等症状。随着肿块增大,疼痛加剧,且高烧不退。继而硬块中间逐渐变软,后期破溃,浓出后热退肿消逐愈合,但较慢。
本病初起温灸效果好,医院治疗。
注:乳根在乳头直下第5肋间隙。
44.小儿脐突
小儿肚脐突出,可用艾条温灸肚脐,每晚1次每
次10一15分钟,一般施灸10天左右就好了。
温灸时注意不要烫伤小儿皮肤和衣服。
45.胎位不正
[取穴]
至阴。
[提示]
在妊娠30周后经产前检查,胎儿在子宫内位置不正,即非枕前位分出现枕横位、枕后位或臀位等异常胎位。中医认为胎位不正主要原因是孕妇气血亏虚、胎气不足。艾条温和灸至阴穴(足小趾外侧)可双侧同时灸20分钟,以不灼痛为度,每日1次,施灸后孕妇静卧60分钟,一周后复查。该法效果好,只要施灸正确,一般l一5次胎位转正。
注:至阴穴在足小趾外侧趾甲角旁约O.1寸处。
46.小儿厌食
[取穴]
脾俞、胃俞、中脘、关元、足三里。
[提示]
厌食指小儿长时间不思饮食;甚至拒食,多见六岁以内的儿童。面色萎黄少华,形体偏瘦,生长发育缓慢,烦燥爱哭。主要囟喂养不当,偏食油腻肥甘,损伤脾胃。家长要注意饮食的调配,不可偏食。
温灸再配合捏脊效果好。沿脊柱两侧华佗夹脊穴,反复捏拿六次疗效满意。
47.遗精
[取穴]
心俞、肾俞、关元、涌泉、神门。
[提示]
遗精指非性交时发生精液泄出。有梦而遗精为梦遗,清醒时遗精为“滑精”。多因烦劳过度,阴血暗耗,心肾不交,或房事过度,手淫频繁而损伤肾精,至精关不固。
肾俞是肾脏精气于背部输布的地方,温灸肾俞可振奋肾气,以固摄精关。
心俞可宁心、降心火、使水火既济。
关元:是补肾要穴,主治遗精。
涌泉:增精益髓、补肾壮阳。
神门有安神、镇静作用,提高睡眠质量,治疗多梦。
[注意]
消除顾虑,治疗要有决心、恒心,可隔日施炙1次。
良好生活习惯,清心寡欲,克服手淫不良习惯。
医院就诊。
48、阳痿
百会、肾俞、命门、气海、关元、阴陵泉、三阴交。
阳痿指阳器不举或举而不坚,不能进行正常性生活,多因纵欲久犯手淫而伤及肾气,命门火衰,或因思虑过度,损伤心脾,精血虚衰。
百会有回阳固脱作用。
肾俞可益肾固精。
命门之火温阳壮阳。
关元温补下元之虚损。
耐心坚持温灸上述穴位,可收到理想效果。
1.治疗期间禁房事。
2.解除顾虑,树立信心,积极治疗。
3.加强体育锻炼。
4.如果有气质性病变,医院对症治疗
49.牛皮癣
[取穴]
阿是穴、大椎、陶道、风池、曲池、血海。
[提示]
牛皮癣是一种常见皮肤病,又称“银屑病”。临床表现为皮肤上的反复出现红斑,皮损表面覆盖多层银白色鳞屑,瘙痒,抓之不觉痛且有鳞屑脱落。中医认为本病多因阴液耗损,肌肤失养所致。
艾灸或药香温和灸至皮肤有灼热感,日灸1次或隔日1次。也可以在损部位敷上蒜泥温和灸,每穴15—20分钟。
治疗时期禁辛辣食品。
50.带状泡疹
[取穴]
阿是穴(皮损部位)、大椎、肝俞、脾俞、曲池、合谷、阳陵泉。
[提示]
带状泡疹是由病毒所致的一种急性泡疹性疾病,多发于春秋季节。临床表现为局部皮肤潮红,并
出现绿豆或黄豆大小的水泡,排例成索状,多发于腰部又叫“缠腰龙”。伴有全身症状:发热、疼痛、乏力、不眠、饮食不振等。
温灸可缩短病程,减轻病痛。治疗期间注意休息,饮食清淡。
51.斑秃
[取穴]
阿是穴(脱发部位)
[提示]
斑秃又称“鬼剃头”。患者多为青壮年,由于精神紧张,思虑过度而出现头发斑片脱落,脱落部位头皮光亮平滑。严重者可一夜间全部脱光,是一种常见皮肤病。
方法一:温灸患处,距脱发区约2厘米左右,每穴灸10分钟,至头皮呈微红而无灼痛为度。也可于患处涂姜汁灸30分钟,每日1—2次连续10次为一疗程。
方法二:可在患处涂75%酒精消毒皮肤,再用梅花针轻叩击至皮下微出血,然后艾条或药香回旋灸,每日1次,5次为一疗程。
方法三:取茯苓粉末6克,温热水冲服,每日3次一个月为一疗程。
[注意]
提高心理素质,避免精神刺激。
52.神经性皮炎
[取穴]
阿是穴(病变部位)。
[提示]
神经性皮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反复发作以阵发性剧痒、局部皮肤肥厚和皮肤苔癣样病变为特征的一种慢性皮肤病。
本病病因与大脑兴奋和抑制功能失调有关,精神刺激、局部摩擦刺激、日晒、饮酒、过度疲劳,可促发本病,使病情加重。本病多发于颈部、背部、肘窝、腘窝、骶部、大腿内侧。
阵发性瘙痒。因搔抓又可继发毛囊炎、淋巴结炎等,长期难愈。
艾条或药香在阿是穴处回旋炙20分钟,每日1次,5次为一个疗程,忌发物和刺激性食品。
53、血管瘤
取穴:内关(患侧)。
操作:点燃艾条灸内关穴,令灸感上传至瘤体区,热感充满患处,并逐步沿手厥阴经进心前区。灸感的位置与心脏的位置及大小相符,感应过程较长,约半小时后消失。每日2次,10次为1疗程。
54、甲状腺肿大
取穴:天突、通天、云门、臂脯、曲池、中封、膻中、风池、大椎、合谷、气舍、脯会、天府、冲阳。
操作:用艾条点燃悬灸膻中穴。其他各穴用艾炷灸,各施灸20壮。每日1次,30次为1疗程。
《资生经·瘰疬》:“瘰疬灸章门、临泣、支沟、阳辅百壮,又肩井随年壮,又以艾炷绕四畔周围,七壮即止。”
《类经图翼·针灸要览》:“瘰疬灸肩龋七九壮,曲池天井二七壮,三间三七壮。瘰疬延颈生者,灸肩尖(肩龋)、肘尖、人迎七壮,肩外俞二七壮,天井二七壮,骑竹马穴三七壮。”
《千金要方·瘿瘤》:“天府、脯会、气舍主瘤瘿气咽肿;脑户、通天、消泺、天突,主颈有大气;通天主瘿,灸五十壮。”
55、上睑下垂
取穴:大包、足三里。
操作:小灸炷无瘢痕灸,每次5~7壮。
《眼科锦囊》:“上睑低垂轻证,灸三阴交。”
56、眼睑跳动
取穴:光明、合谷、印堂、翳明、足三里、阴陵泉。
配穴:肝肾两虚者加肝俞;心脾两虚者加心俞、脾俞。
操作:每次选4~5个穴位,艾条灸距皮肤2~3cm,每日1次,7次为1疗程,本法适用于虚证。
57、麦粒肿
取穴1.后溪
操作:取麦粒大艾炷置于健侧后溪穴,直接灸,待患者感到灼痛时,更换艾炷,复灸1壮,以局部充血有红晕为度,每天施灸1次。
取穴2.患侧眼部。
操作:以半圆形核桃壳作施灸隔物,取一旧眼镜架,在鼻托处固定一艾条铁丝架,向前水平伸出,弯至双眼正中位置,施灸前先将核桃皮壳放人开水浸泡的菊花液中约10~20分钟,取出后将半圆球面朝外,套在患侧眼镜眶内给患者戴上,患侧灸架上插1寸长艾条,点燃施灸,每次灸2段,以患处有温热感为宜。过烫可调节眼镜架与眼的距离,注意防止艾灰落于面部,每日施灸1次。
58、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
1.温和灸
取穴:下关、听宫、颊车、阿是穴。
配穴:耳门、听会、翳风、合谷、足三里、肝俞、肾俞。
操作:每次选2~3个穴位,持点燃的艾条在距皮肤约3cm处平行往返回旋灸,每次每穴施灸10~20分钟,每天灸治1~2次。7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3天。
2.隔姜灸
取穴:同方法一。
操作:每次取2~3穴,将艾炷做成枣核大小,放置鲜姜片上施灸,每穴每次灸5~7壮。每日1次,5次为1疗程。
(3)红外线灸
取穴:局部。
操作:采用功率~W的不发光红外线灯局部照射,使局部产生温热效应。辐射头距皮肤50~60cm,每次照射15~30分钟。每天1~2次,10~20次为1疗程。
59、雀斑
取穴:曲池、大椎、三阴交。
操作: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穴位,距皮肤约2~3cm进行熏熨,使局部有温热感而不产生灼痛。每穴灸15~20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初起时可每日或隔日1次,待灸过一段时间后(一般10次左右),可减少施灸次数。每周灸1次或每月灸1~2次。
本法可以疏通经络,祛风散邪,治疗和预防雀斑。
60、扁平疣
取穴:疣体
操作:用艾炷放在疣体上灸之,每日1次,直到脱落。
《备急千金要方》:“疣目,着灸炷疣目上,艾灸三壮即除。”
《针灸资生经》:“疣目,著艾炷疣目上灸之,三壮即除。支正治生疣目。”
《医宗金鉴》:“灸癜风及赘疣诸痣奇穴,其穴在左右手中指节宛宛中,俗名拳尖是也。”
61、寻常疣
取穴:疣体、疣体所在经络邻近穴。
操作:将艾炷置于疣体顶部,大小与疣相同,用火点燃,任艾炷燃烧完毕,可听到疣组织的爆裂声,灸1~2壮后,顶端焦黑即可,如怕痛或疣体较大者,可在灸前于疣体以1%普鲁卡因注射局麻。治3~5次后,疣体多可松动,以镊子夹住疣体,将其拔除,再用消毒
的手术刀片轻轻刮净基底,并在创口上涂擦2%龙胆紫或其他消毒药膏,外用纱布包扎。
《五十二病方》中指出:“尤,取蔽蒲席若籍之弱,绳之,即燔其末,以久尤末;热,即拔尤去之。”
62、荨麻疹
取穴:血海(双)、膈俞(双)、神阙。
操作:用艾条点燃一端,隔姜悬灸,每穴10分钟,以局部皮肤红晕为度。每日1次,20次为1疗程。
《千金翼方》:“瘾疹,灸曲池二穴随年壮,神良。头痛、瘾疹,灸天窗七壮。”
《针灸资生经》:“肩锅治热风瘾疹。伏兔疗瘾疹。合谷、曲池疗大小人遍身风疹,下昆仑疗刺风疹。”
63、冻疮
1.隔姜灸疗法
取穴:冻疮局部。
操作:在冻疮上均匀地放上厚约0.3㎝的姜片,再于姜片上放艾炷进行灸治。艾炷大小如枣核或蚕豆大。以灸至冻疮局部有舒适的温热感为度。每天1次。
2.温和灸疗法
取穴:冻疮局部。
操作:将点燃之艾条靠近冻疮局部皮肤约3㎝处施灸,灸至皮肤发红即可。每次施灸15~20分钟,每天1~2次。
64、灰指甲
取穴:甲癣区。
操作:用小艾条或香烟点燃后靠近病甲边缘及中心进行灸法,每天2~3次,每次10~15分钟,治疗15~20天。
《备急千金要方》曰:“灸癣法,日中时,灸病处形上,三壮灸之。”
65、狐臭
取穴:腋下汗腺部位。
操作:剃净腋毛,用水调和淀粉成糊状,敷于腋下,6~7日后,腋下淀粉表面出现针尖大小黑豆,即为大汗腺所在部位,用小艾炷放于黑点上直接施灸,每次3~4壮,每周1次。
66、皱纹
取穴1:神阙
操作:隔姜灸。取0.2~0.4cm厚姜片,中间穿数个针孔,上置艾炷,置神阙穴上,点燃施灸,每次3~5壮,灸至局部皮肤潮红为度,隔日1次,30次为1疗程。
取穴2:百会、阳白、印堂、颧髎、下关、翳风、扶突、肾俞、膈俞、阿是穴。
操作:艾条温和灸。将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2cm左右,进行熏灸,每次选穴2~3个,每穴灸10分钟,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30次为1疗程。
67、口臭
取穴:劳宫
操作:艾条悬灸10~20分钟,以局部红晕为度,或用中等艾炷无瘢痕灸,每次3壮,隔日1次,7次为1疗程。本法主要适用于心气不足之口臭。
68、肥胖
取穴:主穴阳池、三焦俞;配穴地机、命门、三阴交、大椎。
操作:每次取主穴及配穴各1穴,切取O.2cm厚的生姜1片,中央处穿数孔,上置高1cm的艾炷于穴位上施灸,每次灸5~6壮,每日1次,1个月为1疗程。
69、头面疖肿
取穴:阿是穴、合谷。
操作:用艾条熏灸10~20分钟,每天1~2次。
70、白癜风
取穴:阿是穴(患处局部)。
操作:将艾条点燃,对准白斑处,距离以患者能耐受为度。面积较大的白斑,在灸治时可用回旋灸法,由外向内一圈一圈地逐渐缩小灸治范围。凡被灸治的白斑,前7~8次皆需灸至高度充血呈粉红色,日灸1次。此后,每次灸至深红色或接近该患者正常肤色为宜,每日可增灸1次,直到恢复正常肤色为止。一般灸30次左右可转成正常或接近正常肤色。
《千金翼方》:“白癜白驳,浸淫疠疡箸头及胸前,灸两乳间随年壮,立瘥。”
《针灸资生经》:“白癜风,灸左右手中指节去延外宛中三壮。”
《针灸集成》:“治白癜,即用熟艾作长条,继作环圆数重于炉灰上,次用信石作末,播其环艾之上。放火于艾端,又以穿孔大瓢覆其上,则烟出瓢孔,即以白癞照熏于其烟而彻不愈,如初针后又照熏如初,神效。”
热烈祝贺君竹丽人品牌年11月19日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成功挂牌!君竹赋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盖闻业分百类,以医者为仁,人有百流,而德才共钦,舍此孰可论君子乎?
予之谓君子也,仁义之行,山河动容,信德之言,气贯九重;修心如镜,日月齐晖,来自巴国多险岳,汉水贯长虹,中有一杰,人中凤也,乃本君,王氏君竹,十二学医,四十载求学,《黄帝内经》《本草纲目》,成竹于胸;《千金方》《伤寒病论》如数家珍;著《现代经络美容》,挥毫《和谐中国》,《科技复兴》《中国学者》箸学;拜师于红墙,施人于众生,办学于蓉城,举世瞠目;养性如竹,丽人天下,义无愧于名,其仁德久荡与心胸,故以君竹丽人名市者,岂仅上口而已也哉!
方今医界,春秋鼎盛,群雄奋跃;紧鼓密云,名逞雄略。君竹既出,伊易晚悦,赫赫正途,昂昂伟业,展奇材之未晚,凭英胄之一绝,择其善,从其能,得翼翼之股肱;左青龙,右白虎,催堂堂之鼓乐,夫堂者,阵也;灸者,兵也;水火者,谋也;管理者,将军也,突突兮指法行云,芸芸乎久疾皆除。
招招术妙,款款情殷,欢呼之声自巴山而雷动,倾慕之客从华夏而星奔,听慷慨之言,观叱咤之行,信乎大道源于天地,君子出自白丁,时君竹之旌,内则可率士气,外则可壮丹田,上则可泣日月,下则可御鬼神,又岂是一针灸之诚耳,座君竹府,颂君子文;喝君竹酒,践君竹行人生之,此也大快,复何他寻!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szkgb.com/jbzz/7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