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间纹分类及A型肉毒毒素注射的治疗效果

摘要

目的

对美容就医者的眉间纹形态及相对应的肌肉收缩模式进行分类,用于指导A型肉毒毒素的注射治疗。

方法

随机采集60例20~65岁美容就医者的眉间纹,对其进行分类,并分析各类型的肌肉收缩模式,使用A型肉毒毒素对参与收缩的肌肉进行针对性注射治疗。

结果

‖形眉间纹占比为58.3%(35/60),∪形眉间纹占比为26.7%(16/60),∩形眉间纹占比为11.7%(7/60),口形眉间纹占比为3.3%(2/60)。在注射后2~3d,开始出现肌肉收缩力减弱,2周左右效果达到顶峰,一般能够维持3~6个月。所有研究对象治疗均达到优秀效果。

结论

眉间纹可分为4种类型,采用分类型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效果的满意度较高。

眉间纹是面部主要的皱纹之一,是位于两侧眉头之间的复合皱纹,由眉间川字纹、鼻根部横纹及额部正中的横纹组成,常给人以焦虑、愤怒等不愉快的感觉[1,2,3]。由于其位于额面部正中,易被察觉,是老龄化外观的重要表现。A型肉毒毒素注射是目前治疗眉间纹最常用、最安全的手段[4],眉间纹也是A型肉毒毒素制剂在美容整形专业的适应证。由于参与眉间纹形成的面部肌肉组合具有个体差异,因此掌握引起眉间纹的各种肌肉收缩模式将为A型肉毒毒素的注射提供更好的指导。我们对60例不同年龄的美容就医者眉间纹进行了采集和分类,并对各型的肌肉收缩模式进行了分析,在A型肉毒毒素治疗时采用了针对性的注射,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本研究共随机采集了60例年至年间医院整形外科接受A型肉毒毒素治疗眉间纹的美容就医者,其中女56例、男4例,年龄20~65岁。排除任何有过眉间部外伤史者、手术史者、换肤术治疗者、填充治疗者及6个月内曾有A型肉毒毒素治疗史者。

二、方法

1.眉间纹分类:

将眉间纹分为‖形、∪形、∩形及口形4种类型:⑴‖形(纵行):即眉间仅有纵行纹。两侧眉头之间的皮肤有纵行或轻度偏斜的八字形纹,但其上下两端的皮肤表面没有横行纹者。⑵∪形(U字形):即眉间纵行纹+鼻根部横行纹。在‖形纹的基础上,在其下方的皮肤和鼻根部皮肤上有横行纹。⑶∩形(倒U字形):即‖形纹+中央额纹。在‖形纹的基础上,在其上方的皮肤上有横行纹。⑷口形(口字形):‖形纹+鼻根部横行纹+中央额纹,即以上3种皱纹同时出现。

2.A型肉毒毒素注射:

针对不同类型的眉间纹,采用不同的A型肉毒毒素注射方法。注射后2~4周进行随访,观察眉间纹的改变。⑴‖形:基本来自于皱眉肌的收缩,几乎没有额肌、降眉肌和降眉间肌的收缩。故A型肉毒毒素仅注射于皱眉肌内,常用4点法,两侧肌腹部各4U,深部注射,肌肉止点部各2U,浅层注射。止点的注射位置可以根据纵行纹的偏斜程度进行调整,偏斜越小则止点注射位置越低,部分美容就医者可以4点注射(图1A)。⑵∪形:除皱眉肌的收缩外,还有降眉肌和降眉间肌的收缩,几乎没有额肌的收缩。故A型肉毒毒素注射在皱眉肌、降眉肌、降眉间肌,两侧皱眉肌肌腹各4U,止点各2U;降眉肌和降眉间肌的复合部位做4U的一点注射,深部注射,共5点。对于皱眉肌较长的美容就医者,可以考虑在肌腹中央增加1个注射点[3],注射剂量不宜超过2U(图1B)。⑶∩形:除皱眉肌的收缩外,还有额肌中央部的收缩,额肌收缩的程度稍小,范围大约为静止时的两侧眉头间距,几乎没有降眉肌和降眉间肌的收缩,故A型肉毒毒素通常注射在皱眉肌及额肌,两侧皱眉肌肌腹各4U,上方额纹部的额肌部各2U,浅层注射,止点不注射。但部分此型美容就医者的皱眉肌较有力,止点斜头稍高可能影响到额肌运动,故仍需在皱眉肌止点各注射2U,共做6点注射[1,3](图1C)。⑷口形:皱眉肌、降眉肌、降眉间肌和额肌全部参与收缩,故A型肉毒毒素需要注射在上述4块肌肉中。两侧皱眉肌肌腹各4U,止点各2U,降眉肌和降眉间肌的复合部位注射4U,额肌两端各注射2U,一共注射7点(图1D)。

图1

4种不同类型眉间纹的注射方法 1A.‖形4点法注射皱眉肌 1B.∪形5点法注射眉间复合体 1C.∩形4点法注射皱眉肌及额肌(也可在皱眉肌止点各注射1点,行6点注射) 1D.口形7点法注射眉间复合体及额肌

图2

4种不同类型的眉间纹 2A.‖形(纵行) 2B.∪形(U字形) 2C.∩形(倒U字形) 2D.口形(口字形)

对于皱纹特别严重的美容就医者,在注射时每点的注射剂量增加50%。

3.效果评估:

使用数码相机进行拍摄。将所有美容就医者置于相同位置、相同灯光、相同温度下,在其无表情和皱眉表情下拍摄照片,由同一名摄影者使用相同相机进行拍摄。摄影结果由同一名医师进行效果和不良反应的评估。根据做皱眉动作时,眉间纵行纹、鼻根部横行纹、眉间纹上方的额部横行纹的显现程度进行评估,分为优秀、良好、无效三级。优秀:做皱眉动作时皱纹几乎不显现,局部外形与静止状态下基本无异;良好:做皱眉动作时皱纹可见,比静止状态下增多,但其程度比注射前减少;无效:做皱眉动作时皱纹明显,其程度与注射前相同。进行A型肉毒毒素注射的美容就医者均需在注射后观察30min,并且1周后复诊,以观察可能出现的局部不良反应(如上睑下垂、眉下垂)及全身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情况,出现不良反应的病例均不纳入本研究。

结果

一、眉间纹的分类结果

‖形(图2A)占比为58.3%(35/60),∪形(图2B)占比为26.7%(16/60),∩形(图2C)占比为11.7%(7/60),口形(图2D)占比为3.3%(2/60)。

二、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效果

在注射后2~3d,开始出现肌肉收缩力减弱,2周左右效果达到顶峰,一般能够维持3~6个月。采用分类型注射方法,治疗效果的满意度较高。所有研究对象均达到优秀效果。

讨论

本研究随机选取不同年龄范围的成人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眉间纹类型进行总结分类,得到的分类结果较准确,能够真实反映美容就医者眉间纹的基本情况。目前大多数人采用传统的单一注射法,并不适用于所有类型的眉间纹,而改良后的注射方法通过对肌肉运动模式的明确定位,不同模式选用不同方法和剂量,这使得注射效果得到了提高。治疗后的临床评估结果显示,所有研究对象治疗后的效果都达到优秀,而使用传统注射方法治疗的眉间纹尚存在少数治疗效果未达到优秀,提示改良方法的效果优于传统方法的效果。

造成眉间纹的主要肌肉是皱眉肌、降眉肌、降眉间肌,偶尔也涉及额肌,此外还可能有眼轮匝肌的参与[3,5]。前3种肌肉组成眉间复合体,通常是一起收缩的,但是各块肌肉在收缩时的参与度并不相同,加上额肌的收缩,可出现4种眉间纹的形态。除均具有川字纹外,各类型之间的差异表现为合并或不合并鼻根部横纹和中央额纹。因此,了解眉间纹的类型可以判断所涉及的肌肉,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精准注射。

‖形眉间纹参与其形成的主要肌肉为皱眉肌,降眉间肌、降眉肌及额肌几乎不参与收缩,这种肌肉收缩模式导致眉间部出现较深、皮肤隆起较大的纵行纹,即川字眉间纹。∪形眉间纹参与其形成的主要肌肉为皱眉肌、降眉肌及降眉间肌,降眉肌及降眉间肌的收缩导致了鼻根部横纹的出现,并加重眉头的下拉,这样的皱纹较纵行眉间纹要显得更"愤怒"。这种肌肉收缩模式中,额肌仍不参与收缩。因此也没有额纹。∩形眉间纹参与其形成的主要肌肉为皱眉肌和额肌,降眉肌及降眉间肌基本不参与收缩。因此不出现∪形眉间纹中的鼻根部横纹,取而代之的是额部中央的少量短额纹。此类型的眉间纹并不产生强烈的"愤怒"面容,而是给人一种"焦虑"的感觉[6]。皱眉肌、降眉肌、降眉间肌及额肌均参与了口形眉间纹的形成,因此在眉间部的四周均出现相应的皱纹。

川字眉间纹出现在所有美容就医者的皱眉纹中,是由于皱眉肌收缩时将眉头向内下牵拉、朝中线汇聚。由于皱眉肌起自眶内上缘的额骨鼻突,止于眉内侧的皮肤,其走行方向是倾斜的,所以导致其表面的皮肤产生垂直于肌肉的略偏斜的纵行皱纹。这是眉间部最明显、最常见的皱纹。其较明显的原因,一是因为皱眉肌的力量较强大,二是可能因为此处的皮肤较其他眉间部的皮肤略僵硬、稠密一点[7]。所以在注射A型肉毒毒素时,皱眉肌是重点注射对象,需要行多点且相对较大剂量的注射。

鼻根部横纹主要由降眉肌和降眉间肌引起,可能还涉及眼轮匝肌[5]。降眉肌和降眉间肌的肌力具有一定强度,产生的鼻根部横纹也较明显,但不正常的过度皱眉会导致判断上的误差。有学者将∪形眉间纹定义为Ω形,在∪形眉间纹5点注射的基础上增加了眉间复合体下端的两点[5]。我们认为,鼻背部皱纹是过度皱眉引起内侧眼轮匝肌及鼻肌的协同运动所导致。因此,在进行观察时要注意判断其配合程度,以便鉴别。在解剖上,降眉肌和降眉间肌的起止点及层次基本相同,两者连在一起呈倒梯形,均与额肌相延续,这可能是口形眉间纹极少见的一个原因。前两者向下的力量与额肌向上的力量部分抵消,其中额肌的力度要稍低,故在口形眉间纹中可以发现鼻根部横纹常较深,而中央额纹则较浅。我们认为,在口形眉间纹注射治疗时,当对眉间复合体进行注射后,若因中央额纹很浅而不注射,则可能导致治疗后的中央额纹加深。故即使中央额纹较浅,也应做微量注射。

中央额纹由额肌引起。当部分人皱眉时,额肌也参与收缩,主要是中央部分,因此形成眉间部上方明显的横纹,其长度大致等于静止时的两侧眉头间距,略大于皱眉时的两侧眉头间距,且上宽下窄,在A型肉毒毒素注射时需很好地把握其范围。额部的横纹与眉间复合体收缩形成的川字纹一起组成了眉间部的∩形纹。推测这部分额肌的收缩可能来自于皱眉肌的支配神经过度分布到了邻近的额肌所致。因为在这部分额肌收缩时,其余部位的额肌并没有同时收缩。

仔细观察‖形眉间纹和∩形眉间纹可以发现,除了中央额纹的区别之外,∩形眉间纹的川字眉间纹要较‖形眉间纹的略宽一点,且眉头下拉的角度也稍大。我们认为,这可能是由于皱眉肌止点具有横、斜两头[7],且不同皱眉肌肌束大小和斜头的止点略有不同所造成的差异。皱眉肌尾部的横头和斜头由面神经颞支的不同分支支配,横头的运动造成眉头水平向内的收缩,形成略偏斜的纵行皱纹,其肌束较长、较大时,川字纹也就更宽。而产生∩形眉间纹的皱眉肌斜头止点可能稍高,故倾斜度较大,在收缩时下拉眉头的作用更明显。此类皱眉肌可能与额肌的关系更为密切,协同运动更强,因此促进了中央额纹的出现。在治疗眉间纹时,这类皱眉肌注射的范围要稍大,或止点注射位置要略高。

这几种皱纹以单独或组合的方式出现,形成了常见的4种眉间纹。清楚分辨各类眉间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不同的眉间纹在大体上仍然较为相似,若混淆其类型,甚至将其视为一类,则将无法区别其背后隐藏的肌肉收缩模式,因而在A型肉毒毒素注射时不能很好地选取注射点及控制注射剂量,使临床效果大打折扣。

总之,将多种多样的眉间纹分为‖形、∪形、∩形及口形4种类型,比较简单明了,且对临床注射有指导意义。









































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
去哪里治疗白癜风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szkgb.com/jbzz/52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