瞳孔不等大动眼神经麻痹还是Horner综

白癜风怎么治好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作者:汕头大医院黄文盛

本文为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临床实践中,动眼神经瘫与Horner综合征一般不难鉴别。但是假如遇到双侧瞳孔不等大的患者,而其它伴随体征不明显时,有时候就不容易分辨了。到底哪一侧瞳孔是异常的,瞳孔小的还是瞳孔大的?另外,Horner综合征中的眼裂变小与动眼神经麻痹的眼睑下垂到底有什么区别?本文主要说说这两个问题。

瞳孔不等大

首先让我们先来看看瞳孔扩大/收缩的神经肌肉支配。

图1支配瞳孔的神经与肌肉

引自ThePupils.Kardon,RandyH.Ophthalmology,9.20,-.e1

瞳孔收缩是由瞳孔括约肌控制,由动眼神经内的副交感纤维支配;而瞳孔扩大是由瞳孔开大肌支配,由交感神经纤维支配。在神经科,常见的引起瞳孔扩大的病因是动眼神经麻痹,而引起瞳孔缩小的是常见病因是Horner综合征。

对于双侧瞳孔不等大的患者,比较好的检查方法就是在分别在亮/暗环境下对患者双侧瞳孔进行观察。

?1.如果双侧瞳孔不等大在暗环境下更明显,那说明瞳孔小的是异常侧,考虑交感神经纤维受损(Horner综合征);

?2.如果双侧瞳孔不等大在亮环境下更明显,那说明是瞳孔大的是异常侧,考虑副交感神经受损(常见的是动眼神经麻痹);

注:在暗环境下,正常人双侧瞳孔扩大,主要是瞳孔开大肌(交感纤维)起作用,在亮环境下,正常人双侧瞳孔缩小,主要是瞳孔括约肌(副交感纤维)起作用。也就是说,在暗环境下,主要是瞳孔开大肌在干活,如果这个时候它不出力、磨洋工,双侧瞳孔不等大就最明显;在亮环境下也是同样的道理。

图2交感神经受损瞳孔表现

图3副交感神经受损瞳孔表现

?3.另外,如果是Horner综合征,有一个现象叫瞳孔扩大迟滞现象,就是当光源由亮变暗时,病灶侧的瞳孔比正常侧的瞳孔扩大的速度慢,正常的瞳孔5s内扩大,而病灶侧约15-20秒后瞳孔扩大才明显。

图4左侧Horner综合征

A正常室内光线下,左眼裂稍小,左侧瞳孔稍小

B光线调暗第5秒时,左侧瞳孔扩大迟滞。(和A相比,右侧瞳孔已经明显扩大,左侧瞳孔变化不明显)

C光线调暗15秒后,和B相比,左侧瞳孔扩大

(引自PupillaryandEyelidAbnormalitiesThurtell,MatthewJ.BradleysNeurologyinClinicalPractice,18,-.e1)

眼睑下垂与眼裂变小

之前学习Horner综合征与动眼神经麻痹的时候,还有另一个困惑:在Horner综合征中,书上提到病灶侧眼裂变小;而在动眼神经麻痹中,提到的是病灶侧眼睑下垂。那眼裂变小与眼睑下垂到底有什么区别?查了一下国外的书籍文献,两种情况下用的都是Ptosis(眼睑下垂)。那动眼神经麻痹与Horner综合征引起的眼睑下垂有什么不同?

问题其实也很简单。动眼神经支配的是提上睑肌,控制上眼睑的上抬;而颈交感神经支配的是Müllers肌,Müllers肌附着于上下睑板的上缘下缘,在上下眼睑起着辅助收缩作用(也就是说Müllers肌对于上眼睑的上提起到辅助作用,对上眼睑大约起到1-2mm的上提作用;而其对下眼睑起到下拉的作用)。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两点:

?1.动眼神经麻痹引起的上睑下垂比较严重,临床上经常碰到的是上睑下垂完全遮盖眼球;而Horner征引起的上睑下垂比较轻微。

?2.Horner征引起的眼裂变小,除了因为上眼睑下垂之外,还有下眼睑上抬的因素。

对于第2点,用边缘反射距离(marginreflexdistance)来说明更容易理解。让患者看着正前方的光源(例如手电),光源会在患者角膜中间形成一个光反射点。这个光点与上眼睑边缘的距离称之为MRD1,而光点与下眼睑边缘的距离称之为MRD2。

图5marginreflexdistance,边缘反射距离

如果是动眼神经麻痹,只会使MRD1减小,而不会影响MRD2;如果是Horner综合征,MRD1和MRD2都会减小。

在实际工作中,动眼神经麻痹与Horner综合征一般比较容易鉴别。上面这些内容主要是对自己平时遇到的一些小困惑的解答,同时也写出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如有错漏,欢迎指正!

参考文献:

1.

转载请注明:http://www.szkgb.com/jbzl/30938.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