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睑下垂怎么艾灸上睑下垂的艾灸治疗方

1病症概述

上睑下垂,以眼睑下垂,难以抬举,轻者半遮瞳仁,重者全遮瞳仁,影响视瞻为特征。中医称“上胞下垂”、“睑皮垂缓”,《诸病源候论》中称为“雎目”。亦称“侵风”,《目经大成》称“睑废”,明《景岳全书·眼目》又称“胞垂”,现统称眼睑下垂。

本病是由于上睑提肌功能不全或丧失,以致上睑不能提起或提起不全,致使下垂的上睑挡住部分或全部瞳孔,而发生视力障碍。本病有单侧和双侧之分,先天和后天之别。病人因睑裂变窄,常皱起前额皮肤以提高眉部,借用前额肌开大睑裂,常抬头仰视。患者若系儿童,且上睑下垂超过瞳孔,有引起患眼弱视的可能,所以对于此病不容忽视。

2病理阐述

中医学“五轮八廓”学说认为“眼胞属脾”,肉轮。因脾主肌肉,“肌肉之精为约束(眼睑)”(《灵枢,大惑论》)。脾胃虚弱,中气下陷则提睑无力,而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乏源、血少不能养筋则筋肉弛缓,眼睑失去其约束之力而见眼睑下垂。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上睑肌或第三神经核发育不全;动眼神经麻痹;无眼球、小眼球、萎缩眼球所致,此外还包括癔病性的上睑下垂等。

3灸疗辨证

脾虚气弱型__双眼上胞下垂,晨起较轻,午后加重,全身体弱乏力,形寒气短,头昏口淡,四肢虚软,舌质淡,脉沉弱。

取穴

配穴

攒竹、阳白、鱼腰、脾俞、足三里、气海。

①血虚心悸者,加神门、心俞;

②气不摄血而致便血、崩漏者,加血海、三阴交、隐白。

灸法

艾炷着肤灸针上加灸每穴3~5壮,艾炷如麦粒大,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每穴灸2~3壮,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脾肾阳虚型__双侧上胞下垂,伴有溲多遗尿,腰脊酸楚,足膝无力,四肢欠温,食少便溏等。小儿还可见五软、五迟等发育不良。舌淡苔白,脉象濡弱。

取穴

配穴

脾俞、肾俞、上明、攒竹、阳白、足三里、三阴交。

①便溏(五更泄)者,加天枢、命门、关元;

②脱肛者,加长强、百会。

灸法

艾条温和灸艾炷无瘢痕炎每穴(双侧三阴交穴)灸5~10分钟,每日1次,5次为1疗程。每穴3~5壮,炷如麦粒或黄豆大,每日或隔日1次,5~7次为1疗程。艾炷隔姜灸每穴灸3~5壮,炷如黄豆或半枣核大,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气滞血瘀型__有眼部或头额部外伤史,上胞下垂,眼区麻木或胀痛,或伴复视。舌有瘀点,脉涩。

取穴

配穴

阳白、攒竹、风池、膈俞、合谷。

①前头痛者,加上星、头维;

②偏头痛者,加太阳、率谷;

③后头痛者,加风府;

④巅顶痛者,加百会。

灸法

艾炷隔姜灸针上加灸艾炷如半枣核大,每穴3~5壮,隔日1次。每穴灸3壮,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脾虚加风痰型__上胞下垂,睑肤麻木或浮肿,眼球运转不灵,肢体麻木,困倦食少。舌苔白,脉细或弦细。

取穴

配穴

足三里、太白、三阴交、丰隆、风池、阳白。

①睑肤麻木者,加上明、鱼腰;

②食少者,加中脘;

③头痛者,加瞳子髎、太阳。

灸法

艾条温和灸艾炷隔姜灸每穴(双侧三阴交穴)灸5~10分钟,每日1次,5次为1疗程。每穴灸3~5壮,炷如黄豆或半枣核大,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马钱子敷灸每次敷贴5天。

4.文献摘要

古代灸疗文献

《眼科锦囊》

上睑低垂轻症,灸三阴交。

现代灸疗文献

1.艾灸三阴交治疗眼睑下垂张永臣江西中医药,27(1):62

治疗方法:正确取双侧三阴交穴。笔墨点之,坐点坐灸,卧点卧灸。将艾条一端点燃,艾火距穴2cm~3cm,此位置要求基本恒定,以使艾热集中,利于艾热渗透入穴位及使温热感循经感传,灸至皮肤潮红为度,一般施灸5~10分钟,可先灸一侧,再灸另一侧,也可两侧同时施灸,每日1次,6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

治疗结果:经10~36次艾灸,痊愈30例,显效5例。

2.直接灸治疗眼睑下垂36例连远义针灸临床杂志,20(9):40

治疗方法:处方:双侧的阳白、足三里、三阴交。方中阳白为足少阳、阳维之会,此为局部取穴;足三里为胃经合穴,为补益气血的第一要穴。《铜人》谓其“诸病皆活”三阴交为足太阴、足少阴、足厥阴三经之会,《眼科锦囊》有云:“上睑下垂,轻症者灸三阴交。”此二穴为远部取穴。全部6个穴均采用直接无瘢痕灸法,每穴灸5壮,壮如黄豆大,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1周,治疗过程根据疗效逐渐减少原用药剂量,直至全部停药。

治疗结果:痊愈者8例,均为病程短,年龄较轻者;好转24例,另有4例无效。Tel:识别







































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专业
北京看白癜风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szkgb.com/jbyy/82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