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老年化社会的转型,黄斑变性近年来发病率呈直线上升之势。黄斑变性是慢性的不可逆眼底疾病,而中老年人群罹患此类眼病的,却往往疏忽大意,认为仅仅只是老花眼,错过诊疗的最佳黄金时间。同时,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了越来越多年轻甚至中年族群的眼健康透支而诱发此病。
看东西模糊、扭曲变形需及时就诊
在西方国家,黄斑变性是造成50岁以上人群失明的主要原因,据统计,在发达国家,黄斑变性导致的失明比青光眼、白内障和糖尿性视网膜病变这三种常见病致盲人数总和还要多。
在中国黄斑变性发病率也不低,60-69岁发病率为6.04%-11.19%。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快,该病有明显的上升趋势,但是一般人对黄斑变性的认识与 据眼科专家介绍,多数老年人如果发现看报纸时一行行字变得歪歪扭扭看不清,都会以为这是老花眼加重的表现。其实原因并非那么简单。最会伪装的致盲杀手“老年黄斑变性”的症状表现和老花眼很相似,危害却远胜于后者。患者容易将黄斑病变与老花眼相互混淆。这主要是因为两者的症状表现有一些相似的地方,比如患者都会在读书看报时视线模糊不清,出现阅读困难。其实如果仔细分析,会发现两者的具体表现还是有细微差别的。
如果将人的眼睛比作一台照相机,那么负责成像的底片就是我们的视网膜。而黄斑就位于视网膜的中央,它决定着人的光觉、形觉和色觉。是最为关键且敏感的部位。老年黄斑变性的发生正是因为老年人视网膜的黄斑区得了退行变性的疾患。不但如此,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黄斑病变的概率也会随之递增。据了解,黄斑变性有两大病型,一是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二是少年黄斑变性(也称为先天性黄斑变性,一般8-14岁发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眼病)。
如果患有老花眼,那么在看报时,视野内的文字往往是模糊状,上面的字会变成一团或一片。因而在凑近阅读时看不清具体内容。而当患有黄斑变性时,报纸上的一行一行字在患者眼里会变得歪歪扭扭,人影像变得扭曲;眼前见到的是不再色彩鲜艳的画面,而是灰蒙蒙的一片;或是视觉中间出现了黑影。这些特殊的症状表现是老花眼所没有的。因此,一旦老年人如果感觉有以上情况的医院眼科进行专业的眼底检查,不给眼病继续进展留机会。
吸烟、肥胖可引起黄斑过早退行变性
黄斑变性通常是高龄退化的自然结果,随着年龄增加,视网膜组织退化,变薄,引起黄斑功能下降。在百分之十的黄斑变性病人中,负责供应营养给视网膜的微血管便会出现渗漏,甚至形成疤痕,新生的不正常血管亦很常见,血管渗漏的液体会破坏黄斑,引起视物变形,视力下降,过密的疤痕引致中心视力显著下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变盲。
事实上,除了年龄因素外,不良生活习惯也是该病高发的重要原因。比如吸烟、肥胖和高血脂、慢性光损伤、饮食不均衡都会引起黄斑的过早退行变性。有时,黄斑变性也可由外伤、感染或炎症引起,此病还有一定的遗传因素。
黄斑变性是国际眼科界公认的最难治疗的眼病之一。目前对于黄斑变性的有效治疗方法并不多。黄斑变性是一种慢性眼病,它能引起中心视力的急剧下降,而中心视力是日常活动所必需的,如阅读、看时间、识别面部特征和驾驶等。它是不可逆的中心视力的下降或丧失。
黄斑变性在中医学里属“视瞻昏渺”、“暴盲”范畴,过去由于条件与诊断技术的限制,对本病未能深入探讨。近年来,随着大量临床研究工作的进行,对本病的中医病因病机及各病变时期的辨证规律已有了较完整的认识。
据了解,黄斑区玻璃疣是老年黄斑变性病程的最早期阶段,病变最轻,但它潜伏的危险性很大,此时最不可麻痹大意。少年黄斑变性的患者,早期中心视力有所下降,但眼底改变不明显,此时应及时发现,早期用药,坚持治疗。在任何疾病的进展过程中,病程最早期,也病变的最轻阶段,是最好的治疗时机,有更多的机会阻止病程进展。
医院眼科拥有国际先进的眼底血管造影影像处理系统,眼底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视网膜电生理检测仪等设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中央动静脉阻塞、先天性黄斑变性、视网膜色素变性、葡萄膜病等眼底病,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改善微循环,取得了很好疗效。并开展白内障、泪道手术,眼睑重睑术、上睑下垂矫正术、斜视矫正术等各类眼科手术。
-------------------------------
转载请注明:http://www.szkgb.com/jbyy/5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