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究一种中老年上睑皮肤松弛整形去皮计量的优良方法。方法:闭眼坐位测量眉毛与睫毛间距,平卧后上推眉毛至额部尽可能高度,测量眉睫间距。在原重睑线处或新重睑线处,设计下缘切口,上缘切口在下缘切口上的高度等于俩眉睫间距差减mm,两线之间皮肤为去皮量。结果:术后随访3月~1年,36例患者,满意者33例,基本满意者3例,无不满意者。结论:根据眉睫间距差计算上睑皮肤松弛去皮量,能精确的判断皮肤松弛成度,使中老年上睑皮肤松弛整形达到较高的满意度。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共36例,男4例,女3例,年龄4~60岁。合并鱼尾纹者18例,全部病例为单纯上睑皮肤松弛眉毛较浓眉形较好者[]。合并眉形改变进行眉上下切口整形者不列入本组。
1.手术方法
1..1去皮量的计算:先坐位,轻闭双眼,测量出眉毛与上
睫毛之间宽度;然后卧位,轻闭双眼,将眉部皮肤向上推移,舒展上睑皮肤,测量上睑高度,俩者之差为多余皮肤量即去皮量。如需做重睑术者,切除的皮肤量应该比测算量少mm[5],因为重睑术是皱襞线皮肤需内折形成皱襞沟。
1..切口线设计
取仰卧位,双眼微闭,将上睑皮肤向眉部推移,展平上睑皮肤至睫毛微微上翘为度[3],在原重睑线部画线标记,无重睑线者在距上睑缘线5~7mm(男)或6~8mm(女)画出与上睑缘基本平行的下切口线一条。将眉部皮肤向额部推移,展平上睑皮肤,在设计好的第一条下切口线上加上去除皮肤量宽度(要求形成明显重睑者去皮量在上睑多余皮肤宽度基础上减少mm),平行画出第二条上切口线(见图1、图)。线的内端从内眦部开始,达外眦部并斜向颞部上方,顺着鱼尾纹的方向延长至睑缘。
1..3手术操作
常规络合碘消毒术野。%利多卡因+1∶U肾上腺素做局部侵润麻醉。沿上下标记线切开皮肤,先切除皮肤,切除切口下方一条宽3mm的眼轮匝肌,暴露眶膈,若脂肪膨隆,则打开眶膈,用手指轻压眼球使脂肪疝出,去除多余脂肪并止血。对于内眦部多余的皮肤应剪除,且剪除其下方组织,有利于形成内眦部重睑线[6];外眦部上切口线下皮下组织多较下唇丰富可适当修剪,以利切口缝合时对合平整。患者不要求重睑成形直接缝合皮肤,要求重睑成形者缝合上睑皮肤时需扣住上睑提肌腱膜。
效果评定满意:站立位上睑皮肤松弛完全矫正,鱼尾纹消失,重睑线流畅自然,医者与受术者均感满意。基本满意:上睑皮肤松弛显著好转,站立位时有轻微松弛,鱼尾纹好转而未完全消除,重睑线欠美观,医者与受术者感基本满意。不满意:上睑松弛及鱼尾纹仍明显,站立位重睑线被遮盖,医者与受术者均感不满意,须重新修复。
3结果本组36例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1年,33例满意,3例基本满意。3例基本满意中1例右侧重睑线在外侧消失,例有“幕帘”[7]样的外观。典型病例见图3、图4
4讨论中老年上睑皮肤松弛整形去皮量的确定是手术最关键的环节,既往有“夹持法”和“武氏法”[1]及术中重睑切口下方多余皮肤标记切除法[5],笔者曾根据这些方法进行手术,每种方法术后常有部分患者感觉皮肤松弛,未完全矫正,手术效果不尽人意。究其原因为:首先术者大都为了防止上睑外翻,遵循切皮宁少勿多的原则;其次术中进行局部浸润麻醉后,由于注液肿胀关系,上睑皮肤松弛人为减轻,影响了术中估算去皮的量;更重要的是中老年上睑皮肤松弛,在站立位由于重力作用,皮肤支持带松弛,表现突出,患者及他人感觉下垂明显,一旦卧位皮肤松弛程度显著减轻,因此在卧位无论用夹持法或术中标线切除法,均不能准确的算出皮肤在站立位时皮肤松弛的程度,术后出现矫正不足的情况。武氏法虽准确地计算出上睑皮肤松弛量,但皮肤切除量为皮肤松弛量的1/~/3,切皮量较为保守,术后松弛改善程度仍不满意。
笔者采用端坐位测出上睑皮肤的最低高度,仰卧位眉毛向额部尽行推移,测出上睑皮肤的最大高度,俩参数相减结果为其上睑皮肤精确的松弛度,排除了体位对上睑高度测量影响、夹持法计量不精准、皮肤肿胀对术中估算上睑去皮量的误差,计量方法更加准确客观。因此术后的效果更为理想,提高了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本组例术后出现上睑皮肤厚重感、幕帘状的外观。系卧位测量上睑高度时,上推眉毛未达到最大高度,因而测算不精,这种情况值得笔者在以后的同类手术中引以为戒。
来源
医美卢老师
转载请注明:http://www.szkgb.com/jbyf/7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