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栓塞是皮肤填充剂注射的严重并发症,常见的栓塞部位是面部的浅层血管,也可发生于眼动脉或视网膜中央动脉,偶有报道颅内动脉栓塞的发生。这种情况如果处理不及时,会造成组织坏死、失明,甚至危及生命。
若血管栓塞一旦发生,处理起来非常棘手且效果有限,所以应将重点放在预防上,以最大的谨慎度防止其发生。
血管栓塞的机制
从发病机制上讲,注射材料引起血管栓塞有两种情况:一是非炎症性栓塞,如透明质酸类制剂,主要通过机械性的堵塞造成血管的栓塞;二是炎症性栓塞,见于大部分的注射材料,在制剂本身堵塞血管的同时,还产生了明显的炎症反应,可进一步加重血管的栓塞程度。血管栓塞的典型病理表现是:①血管内栓子;②栓塞段血管内的血流缓慢或停止;③血管内膜增厚;④侧枝循环的血管代偿性增粗。
栓塞的部位
①顺流的血管栓塞:即注射材料直接进入动脉,并顺着血流向远端移动,堵塞了细小的动脉血管;
②逆流的血管栓塞:大量注射材料进入动脉后,在高压下逆流而上,通过上一级的动脉,再顺流而下栓塞注射区域以外的血管;
③交通支的血管栓塞:大量注射材料进入动脉后,在高压下通过交通支到达另一个动脉系统,造成远位的、不可思议的血管栓塞,如眶周注射后,填充剂进入面动脉(颈外动脉系统),通过交通支进入眼动脉(颈内动脉系统),再顺流到达视网膜中央动脉,产生栓塞。
皮肤血管栓塞
皮肤色泽的变化。动脉栓塞的表现是局部皮肤发白,继而出现花斑状;静脉栓塞表现为局部皮肤色泽加深或发紫。
疼痛。较大的动脉被刺破或栓塞时有明显的疼痛,而小血管或静脉的栓塞疼痛不明显,在麻醉下注射时发生栓塞疼痛感不明显。
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充盈时间延长是动脉血管栓塞的常见症状,正常情况下,充盈时间为1~2s。在静脉血管栓塞时,皮肤发紫,同时显示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加快。
局部组织炎症及坏死栓塞发生后,如果侧枝循环无法提供及时的补充,则组织会产生继发性感染,局部出现典型的红肿热痛等炎症改变,严重时可产生全身的炎症反应。组织缺血数日后即可发生不可逆的变性和坏死,可致面容毁损。
眼动脉栓塞
机制
任何颗粒状材料注入眼动脉或视网膜动脉,栓塞后可引起灾难性的后果——失明。早期的失明主要来自于脂肪或激素注射。近年来,已有数例因注射皮肤填充剂而引起失明的病例,分别为透明质酸、羟基磷灰石、胶原制等不同的材料,医师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其发生机制是面部的动脉和眼动脉之间存在交通支(图2,3),不慎注入面部血管内的填充材料,通过交通支进入眼动脉内。眼动脉的直径为2.00mm,视网膜中央动脉的直径为0.20mm,而颗粒在1.00mm以内的材料(目前临床使用的大多数透明质酸制剂,其颗粒直径为0.25~1.00mm)可以顺利通过眼动脉,若卡在视网膜中央动脉内,则会造成视网膜的缺血。
而视网膜中央动脉是终末动脉,没有侧枝循环,一旦栓塞,难以缓解视网膜的供血危机。
临床表现
①视力下降或失明。在注射当时即可出现视力突然下降、一过性或反复发作的黑蒙、部分或全部的失明。
②瞳孔放大,光反射消失。栓塞侧的瞳孔直接光反射消失,间接光反射存在。
③眼周肌肉麻痹。眼动脉的栓塞可以影响到眼周的肌肉组织,如上睑提肌、眼内肌等,影响肌肉的功能。
如年,韩国医师报道的1例鼻根部注射羟基磷灰石造成双目失明的患者,还同时发生了眉间及鼻根部皮肤的坏死、上睑下垂.、眼肌麻痹等症状。
血管栓塞的条件及危险因素
产生血管栓塞的必要条件①血管破裂。常见的原因是锐利的针头穿刺或较细的钝针粗暴操作,均可造成血管壁的破裂。②材料进入血管。原因是高压推注和较大量材料的组织内注入。有学者认为,单点注射超过0.1ml以上的材料是有危险的。
产生血管栓塞的危险因素
①某些缺少侧枝循环的部位,如额部皮肤、眉间部皮肤、视网膜等,在这些部位产生栓塞,缺少侧枝循环的救助性血供;
②曾经接受过手术的部位,由于手术的切口或分离,已经破坏了原有的血管网络,人为地造成了侧枝循环的减少。如开放鼻整形的鼻小柱切口,明显减少了鼻尖部的血供;
③曾经外伤的部位,与手术切口类似。外伤也可以造成局部解剖的异常,使侧枝循环遭到破坏,组织供血减少;
④其他减少供血的原因,如老年人、末梢循环较差的患者等。由于这些因素,使栓塞部位的组织无法得到侧枝循环的救助性供血,造成不可逆的组织坏死或功能障碍;
⑤注射部位血管较丰富且粗大,容易被刺破;
⑥注射技术。如注射量过大、推注压力过大、使用锐针反复多渠道穿刺等,均容易造成血管栓塞。图1注射材料引起动脉血管栓塞的方式(白色箭头为血流方向,黑色箭头为填充剂顺着血流运行的方向,蓝色箭头为填充剂逆流或在交通支内的行走方向)
a.顺流的血管栓塞(注射材料直接进入动脉,并顺着血流堵塞远端血管)b.逆流的血管栓塞(大量注射材料进入动脉后在高压下逆流而上,通过上一级的动脉再顺流而下栓塞注射区域以外的血管)c.交通支的血管栓塞(大量注射材料进入动脉后,在高压下通过交通支到达另一动脉系统,造成远位的血管栓塞)图2面动脉和眼动脉之间存在交通支[面动脉(f)从口角侧面向上行走,至鼻翼部分出侧鼻动脉(ln)。
向上行走在鼻背和鼻侧,分别是鼻背动脉(dn)和角动脉(a),继续向上行走至眉间,分出滑车上动脉(st)和眶上动脉(so),面动脉的最末端随后向眼眶内转弯,与眼动脉(o)相连,此处的眼动脉直径约2mm,与鼻唇沟部位的面动脉粗细相当]图3牵拉眼球后放大示意(图2中白框部分),动脉灌注的标本解剖中可见面动脉及其分支和眼动脉之间有直接的连接[眼动脉行走于眼球(EB)的后方,其主要分支是睫后动脉和视网膜中央动脉]
血管栓塞的预防和治疗
预防血管栓塞的注意事项
①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掌握相关的解剖知识,提高注射技术;
②尽量使用钝针头,尤其是眶周部、鼻根部、颞部等高危区域,可避免刺破血管;
③如果使用锐针头,则应减少在组织中的反复穿刺,减少刺破血管的机会;
④注射力量应轻柔,减轻注射的压力,避免材料被挤入血管;
⑤注射量“宁少勿多”,如果量大,可分次注射,以避免大量材料进入血管;
⑥应有危险意识,保持警惕,注射后留观30min并随访数日;
⑦对于高危(如老年、末梢循环差、外伤或手术史)患者,需加倍小心;
⑧含有填充剂的细针头,做回抽动作是无意义的,可以先使用含有生理盐水或局部麻醉液的针头做回抽试验,确认安全后更换注射器,再进行原位注射;
⑨钝针也可发生血管栓塞,尤其是较细的钝针(如27G)对于眶周一些较粗的血管来说,与锐针无异。
血管栓塞的即时治疗
①发现血管栓塞的表现或疑似异常时应立即停止注射;②抽取出部分注射物(适用于成团注入的材料);③透明质酸酶溶解(仅适用于透明质酸类填充剂);④局部及全身使用扩血管药物,如硝酸甘油制剂;⑤使用降低血液黏稠度的制剂或抗凝活血药物,如阿司匹林类制剂;⑥局部热敷及按摩;⑦请高年资医师及专科医师,如眼科医师会诊(视网膜血管栓塞)。
血管栓塞的后续治疗
①继续使用扩血管扩张制剂(必要时);②高压氧治疗(必要时);③局部继续热敷、理疗,促进组织内的血液循环;④局部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软膏,预防皮肤感染;⑤对于局部变性失活的皮肤组织,使用促进皮肤组织愈合的药物;⑥视网膜动脉栓塞者应遵从眼科医师的医嘱。
白癜风怎样治疗最快北京中科医院坑转载请注明:http://www.szkgb.com/jbyf/5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