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睑线设计过宽或过窄
、皮肤缝合固定睑板过高或过窄
3、上睑松弛皮肤切除过多或过少
4、重睑部分皮下组织和眼轮匝肌切除过多或过少
解决方法:
设计线一般为6--8mm
皮肤缝合固定睑板位置在切口正下方或切口稍高0.5--1.0mm
切除松弛皮肤量要适中。以切口上下缘自然对合为标准。宁少勿多
修复术3个月后进行。重新设计线,调整固定睑板位置与皮肤切除量。
二、重睑消失或皱褶不明显
1、适应症掌握不正确,术式选择不当。如“肿眼泡”睑形选择埋线法。
、中,重度上睑下垂患者实施重睑成形术。
3、埋线法缝线结扎过紧,缝线切割组织失去作用。
4、切开法成形术中眼轮匝肌和睑板前疏松组织清除不够,将皮肤缝合于疏松组织表面或眼轮匝肌上。未能与睑板粘连。
解决方法:
设计重睑线要双侧对称。
切开皮肤时将上睑皮肤绷紧,防止切口偏离重睑线。
双侧同步对称缝合。
双侧麻药注射量要相等。
如果术中发现双侧不对称,及时调整缝线或切除多余组织,使重睑对称。
三、双侧重睑不对称
1.重睑线设计过宽或过窄
.皮肤缝合固定睑板位置过高或过低。
3.上睑松弛皮肤切除过多或过少。
4.重睑部分皮下组织和轮匝肌切除过多或过少。
解决方法:
重睑线设计宽度一般为6--8mm。
皮肤缝合固定睑板位置在切口正下方或稍高0.5-1.0mm处,切除上睑松弛皮肤量要适中,上下缘皮肤自然对合为标准。切除皮肤宁少勿多。
修复术应在术后3个月以后进行,重新设计重睑线,调整固定睑板位置与皮肤切除量。
四。出血和水肿
1、皮下於血、结膜下出血多。书中注射麻药过深、刺破血管。手术操作粗暴。损伤过重和术中止血不彻底等。
、术中麻药加入肾上腺素过多,反弹出血。
3、球后出血是严重并发症。多因脂肪囊内脂肪牵出过多,切除后残端止血不彻底缩回眶内,引流不易流向球后。
解决方法:
术前1周暂停抗凝剂。
术中操作轻柔并彻底止血。
术后一周避免剧烈活动。
小的血肿和於血,可7小时内冰敷处理。见效后热敷促吸收。
较大血肿或球后出血,及时拆除缝线,清理血肿,结扎出血点。
五、切口瘢痕增生
1、切口不整齐
、切口感染
3、皮肤缝合错位或存在张力
4、缝线过粗
解决方法:
无菌操作
內眦位要在无张力下缝合。
线状瘢痕不必处理,3-6个月后不明显。
增生性瘢痕可考虑短效激素膏或注射液。
六、三眼皮或多层重睑
1、术式不对,如内双或上睑皮肤松弛者采用埋线法。
、重睑设计较宽,固定睑板位置过低,术后形成皮肤褶皱。
3、局部皮下组织及眼轮匝肌切除过多,术后皮肤粘连不均。
4、与睑板固定点高低不一样。
5、初次手术重睑过宽,二次矫正未彻底松解。
解决办法:
存在上睑皮肤松弛者,设计宽度不应过宽,缝合皮肤时,切口下唇皮肤应拉展绷紧。
存在内双或皮肤松弛者,将原内双皮肤褶皱剥离,切口下唇皮肤拉展后再与睑板固定。
切口上方的眼轮匝肌和皮下组织一般不要切除。
出现多层重睑者,术后3-6个月后矫正将粘连的多层褶皱在皮下剥离开,切除形成的瘢痕,皮肤、睑板对位缝合。
七、上睑外翻
1、皮肤切除过多
、皮肤固定睑板位置过高
3、皮肤瘢痕牵拉等
解决方法
切除皮肤适量,宁少勿多。
皮肤固定睑板时,上睑睫毛微微上翘即可。轻度外翻,不必处理。肿胀消除后可复位术后。
3-6个月不复位手术矫正
八、上睑下垂
暂时性:多由术后肿胀、血肿、麻药作用引起的上睑提肌暂时性麻痹所致。
永久性:手术损伤上睑提肌腱膜在睑板上缘的附着,或术者解剖不熟,在切除眼轮匝肌或眶隔脂肪时误将上睑提肌切断或腱膜损伤所致。
解决方法:
术中防止麻药过深,过量。
操作轻柔,减轻组织肿胀
暴露睑板后在睑板上缘以上不再切除深部组织
永久性上睑下垂者重新修复上睑提肌或腱膜,将其缝合固定到睑板合适的位置
注意要点:
切开皮肤时上睑皮肤绷紧
修剪眼轮匝肌时,保留睑板前筋膜,以便缝合。
内眦睑板前轮匝肌和脂肪去除干净,暴露睑板。否则重睑线过浅或难以形成。
切除眼轮匝肌和脂肪后,切口上唇和睑板之间形成一个阶梯,并有一个圆滑弧度
太原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转载请注明:http://www.szkgb.com/jbyf/4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