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貌不佳”就代表你“低能”“懒惰”“贫穷”?整形成功就能升职加薪,走向人生巅峰?……你被医美广告中的“医生”“专家”说服了吗?你被医美广告中前后效果对比图吸引了吗?“美丽贷”真实案例曝光!比《扫黑风暴》里的陷阱还大近日,《扫黑风暴》持续热播。剧中“美丽贷”因涉嫌“套路贷”,被连窝端的情节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现实生活中,类似的骗局也时刻威胁着一些消费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9月1日上午,北京朝阳法院开庭审理一起与“美容贷”相关的诈骗案。被告人以高薪招聘秘书、需要应聘者提升颜值气质为诱饵,诈骗年轻女性。想高薪入职?先整容!起初,被害人娜娜在网上看到一家公司高薪招聘总经理秘书的信息,发送简历之后,中介公司的“金总”约她面试。△“金总”与应聘者约“面试”事宜简单答疑后,“金总”表示将安排她与招聘者“王总”见面,如果应聘成功,月薪可达6到8万。两天后,“王总”带着司机“赵俊”来了。但娜娜不知道的是,这个司机真名是许桂郡,整个“招工团队”都受他指挥。庭审中,许桂郡回答公诉人讯问称,“招聘内容一般是总裁、总经理助理或秘书。见面后‘王总’把我介绍给求职者,我再跟求职者单独约时间,要求对方做整形,提升形象气质。如果同意,医院。”△法院开庭审理现场于是,娜娜被带到“北京橙子医疗美容诊所”,“零首付、分期付款,轻松变美丽”的一套说辞已经在等着她。“被告人在面试的时候对被害人的整形费用做出承诺,比如承诺报销或者说工作将来可以获得高薪,使得被害人相信自己有能力负担贷款费用。”公诉人练虹怡介绍说。就这样,被告人以帮助应聘者在小额贷款公司等平台办理个人信用医疗美容贷款的方式,由贷医院账户,为应聘者实施整容手术。△应聘者按约定贷款并做美容手术后,医美机构开的证明贷款整容后她被告知无法入职娜娜在办理贷款、进行整容手术后,希望王总来看一下整形效果,并表示想尽快投入工作。然而等来的消息是“王总出车祸了,公司不能聘用她”。更坏的消息是,十多万的美容贷款需要她自己偿还。事实上,被告人等已经与美容机构将娜娜的贷款瓜分完毕。被告人在回答审判长讯问时供述,“出车祸”是他们惯用的话术,甚至会给被害人发一些伤者在急救中心治疗的视频,目的是增加可信度。北京朝阳区检察院查实,被告人诈骗10名女性应聘者办理“美容贷”,金额40多万元,被指控构成诈骗罪。鉴于两被告人认罪认罚,对被害人的损失做了部分赔偿。公诉人对两被告人分别提出有期徒刑四年九个月和四年六个月并处罚金的量刑建议,法院择期宣判。对此,北京朝阳检察院检察官提醒求职者,“要选择正规的平台和渠道,在投递简历或面试前要谨慎核查招工用人单位的相关资质。如果面试过程中存在异常情况,比如面试地点异常或者不切实际的高薪许诺,一定要提高警惕。”同时检察官提示,求职平台、医疗美容机构、贷款平台都应该承担起社会责任,对于求职者、应聘者、整容者、经营者、消费者都负有谨慎的审核义务。警惕整容低龄化青少年“入坑”须谨慎!“容貌焦虑”下,部分青少年盲目跟风“入坑”医美整形,不仅造成审美、三观的扭曲,更会诱发人财两空的惨剧。根据中国裁判文书网刊登的民事判决书,年出生的张某某在未满18岁时,在母亲陪同下前往一家医疗美容机构做了双眼皮切开术,术后出现眼睑下垂、睁眼困难等并发症。7月,杭州女子小冉在医院有限公司,做完吸脂填充手术后,因全身感染造成多器官衰竭,经抢救无效死亡。据官方通报,这是一起医疗事故,医院存在术前缺乏认识、术中操作不当、术后观察处理不及时等过错,与患者死亡存在因果关系。实际上,医美领域围绕医疗事故产生的纠纷长期存在并逐年上升,这样的“惨案”不在少数。原本的“要美”变成了“要命”,令人唏嘘不已。统计显示,年中国具备医疗美容资质的机构约1.3万家,其中15%存在超范围经营的现象,而非法经营的医美店铺数量更为庞大。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年至年,全国消协组织收到的医美行业投诉量增长近14倍。医美行业深切的关系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此次市场监管总局执法指南公开征求意见,也是从虚假的医疗美容广告入手,促进医疗美容行业有序发展。医院的医生专家对整形低龄化现象都持保守态度(创伤修复、弥补生理缺陷的除外)。一方面,未成年人的身体和五官都还在发育阶段,盲目整形容易造成身体损伤。另一方面,大多未成年人心智尚未成熟,对审美也很难有清晰的认知,加之易受引诱、容易跟风,可能会出现冲动整形的情况,所以不宜过早地人为改变,单纯求美的整容手术应慎重。人人都有追求美的权利,想变得更美更好的初衷没有错,错的是鼓吹“颜值即正义”的价值观,美,不应该有统一的标准,美,不需要由别人来定义和评判。外表漂亮或许是一种优势,活得漂亮才是真正的本事。规律的作息,健康的生活方式,善于思考和反省的头脑,勇敢爱与被爱的灵魂,才是让你长期保持美丽和迷人的秘诀。你健康而自信的样子就是最美!
转载请注明:http://www.szkgb.com/jbby/33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