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美容医生吴东辉,今天是我们五分钟医美公开课的第67节,今天分享的内容是——材料学考量与进展。
点击音频、释放双眼、听听看~
按照惯例,讲完解剖学和美学的重点之后,我们会要给大家一个非常务实的材料学搭配。而眉上睑区的玻尿酸产品选择,就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课题。事实上在本区第一节课的讲解中,我们就对这个问题埋下了伏笔。在经典的交联型玻尿酸填充剂这个概念的范畴中,眉上睑区特别是上眼窝的填充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交联型玻尿酸的颗粒感和团块感会在菲薄的眼皮下无所遁形,而眉眼的运动更会让玻尿酸的静态性填充不稳定、不和谐,例如我们在正常平视前方的情况下明明已经纠正到位了,眼皮子一抬,上眼窝凹陷又出现了。另外一种交联型玻尿酸填充以后常见的现象则是平视前方的时候都挺好,但是一做表情抬眉的时候,上睑也跟着上抬,上眼窝填充的玻尿酸团块也就随之上抬,但是上抬后的玻尿酸被眼窝上方的眉弓骨质向前顶,也就显示为眉弓前下方的一个明显包块。这种不良效果,与注射美容医生的技术其实关系不大,而与眉上睑区本身强大的运动特性和皮肤软组织移位有关,不论你是高手还是新手,只要被注射者上睑运动正常就一定会有,我也把这种现象称之为“玻尿酸的静态性填充与动态性容量缺失的不平衡”。也正因为此,眉上睑区的填充,原来就少有医生愿意打,治疗的技巧和手法要求以及对客户的选择和教育也就很麻烦,我一度把它放在我们九区法难度巅峰的三颗星来对待。
图一眼周的填充稍微过量就会变成包块甚至造成上睑下垂
图二眼周的填充,也特别容易水肿感
还好,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玻尿酸材料学的进展,为我们解开了难题。原来的填充材料没得选,要么像上一段所说用填充剂也就是交联型玻尿酸,颗粒或者团块感都比较明显,打完以后多了个毛毛虫的感觉太不爽;而用非交联玻尿酸,又吸收太快,容易感觉打了个寂寞;而现在,微交联玻尿酸,它来了。
大家请看下图,左侧是稀薄的非交联玻尿酸,右侧是颗粒状的交联型玻尿酸,中间的就是很细腻的微交联型玻尿酸——润致娃娃针。我们以润致娃娃针为例,这款微交联玻尿酸的颗粒非常细,其粒径大约为-微米,是可以进行皮内注射的,对于眉上睑区这样皮肤菲薄的区域就非常合适了。
图三从左到右:非交联-微交联-交联玻尿酸外观和粒径的差异
在这里,我们还要借着上节课给大家分享的眉上睑区剖面解剖示意图跟大家再明确一下注射层次。在交联型玻尿酸注射的时代,为了减少玻尿酸的团块感,我们只能选择注射在眶隔内或者注射在轮匝肌下深层靠近眶骨的层次(眉脂肪垫,ROOF);而现在有了微交联玻尿酸,我们可以注射在皮下、肌肉内或者肌肉下各个层次。当然,即使是微交联玻尿酸颗粒很小,我们也要遵循深层多量,浅层少量,宁少勿多的原则。玻尿酸在注射以后,因为其吸水特性,总是会比注射即刻的体积要大一些;同时,因为上睑区的活动,也会让玻尿酸更容易受挤压形成团块,所以不管是在哪一层注射何种类型的玻尿酸,都记得一定不能矫枉过正,甚至都不能达到见好就收,因为即刻“见好”,过一段时间往往就过度了,那时候想收你也收不住了。所以上眼窝的填充一定遵循欠一点儿的治疗终点判断才是正确的。
图四玻尿酸注射眉上睑区层次
好的,这就是我们眉上睑区玻尿酸注射材料学的进展,大家觉得怎么样?您有没有使用过微交联玻尿酸注射过上睑区呢?如果您也想看到我更精彩的详解,请帮我们点亮“在看”并伸出您的小手指点个赞。如果您也有喜欢玻尿酸知识的好朋友,欢迎把我的课程推荐给他/她。
参考文献
1、MJLee,MSSung,NJKim.et.alEyelidMassSecondarytoInjectionofCalciumHydroxylapatite?FacialFillerOphthalPlastReconstrSurg,Vol.24,(5):-
2、L.Boger,B.Fowler,D.West,T.Patel.Anunexpectedcauseofbilateralperiorbitaloedema.ClinicalandExperimentalDermatology
原创声明: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szkgb.com/jbby/32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