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细数眼病针灸的意外事故附真实医案分析

前几期,跟大家分享了我在临床中遇到过因针刺不当致前房积血等事故。有关杂志也报道过一些其他针灸意外事故,如针刺致视网膜脱离、致失明及致眼睑不能闭合等。点击下方蓝字,回顾前期内容??细数眼病针灸的意外事故

虽说其他事故仅为个案,但后果十分严重,其中一些的确切原因也不很清楚,应引起高度警惕。现以医案的形式总结如下,供各位参考:

案例1:视网膜脱离

王某,男,52岁。曾因“眼睑痉挛”在当地乡卫生院针刺治疗。自右眼上睑外侧刺入一根针灸针,下睑刺入两根针。当针自上睑刺入时,右眼时有闪光感,针后1时许,发现右眼视物不清。

次日,医院检查,疑右眼视网膜脱离。于年5月8日以右眼视网膜脱离入院。既往双眼视力均为1.5。体检未见异常。

▲眼部检查数据显示

视力:右眼0.02(不能矫正),左眼1.5。右眼角膜透明,前房清晰,晶状体未见浑浊,玻璃状体内有黄色小点散在,如灰尘状。

眼底:右眼底颞上象限视网膜呈青灰色隆起8~16个屈光度,范围约占1/3眼底,并波及黄斑区。在10点半径线上60°处可见一圆形裂孔,约1/3PD大小。眼底视网膜未见有其他病变存在,左眼底未发现异常。

眼压:双眼15.88mmHg。

▲后续

年5月14日,王某在局麻下施行右眼裂孔封闭、巩膜垫压术,术中发现在视网膜裂孔相应处之巩膜有伤痕。

术后视网膜平复,裂孔愈合,于年6月8日出院时,右眼视力0.2。

案例分析

本例未明确说明针刺的具体穴位,据症情分析系上睑之针针刺方向不当和针刺过深所造成刺伤视网膜的严重后果。

关于针刺眼部穴位的方向和深度,有人认为进行眼病的针刺治疗应注意:

1、眶内穴位进针方向,开始进针时要垂直于皮肤,进针至适当深度后,再将针尖指向眼球后中心区;若经穹隆结膜针刺,针尖应先与眼球成10~15°角,切忌垂直。

2、进针过程中,遇有较强阻力则不要强行进针,可退针改变一下方向再进。

3、针刺眼穴不宜太深,最好小于3.5cm,过深则容易损伤血管造成出血。案例2:失明

某,女,63岁。年11月20日就诊。

▲主诉

2个月前,因左眼上睑下垂,于某县一卫生院行针刺治疗,自诉穴位为眼周、手部、头顶等处。一次针刺上睑中部近眉弓处时,感觉眼球剧痛,“好像针扎着了眼球”。

治疗结束后,即感畏光、流泪,医生嘱咐点用眼药水;2~3天后畏光、流泪症状消失。以后自觉左眼视力渐减,现几近失明。

▲检查

右眼:视力0.6,除晶状体皮质轻混外,余皆正常。

左眼:视力1m指数,睑球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正常深,房水清,瞳孔圆,对光反射灵敏,晶状体呈乳白色混浊,以上方混浊最重,散瞳后可见下方尚有少量透明皮质,眼底不能窥入。

双眼眼压均正常。

▲诊断

①老年性白内障初发期(右眼)。

②外伤性白内障(左眼)。

建议行左眼白内障摘除术,因患者拒术而失诊。

案例分析本例失明与针刺不当相关。其致盲原因,估计为针刺上睑眉弓下某穴位时,针尖向内下方刺入过深,针由角巩膜缘或睫状体扁平部刺入眼球,扎伤晶状体所致。

其晶状体混浊呈乳白色,亦区别于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无糖尿病等引起晶状体迅速变混的重大全身疾病,进一步说明其为外伤所致。

案例3:失明

某,男,62岁,年12月5日就诊。

▲主诉

半年前患左眼外直肌麻痹,医院行针刺治疗。一次针刺球后穴,起针后即感左眼胀,头晕,视物模糊,复视加重。立即告知医生。

医生看后认为眶内球后部出血,嘱用手压迫左眼。约10分钟后,左眼胀痛加重,伴头痛,恶心,医生用一粗针于原穴位进针处刺入皮肤,并搅动、提插,放出血液少许,后行加压包扎,口服三七片及西药止血剂。

次日,左眼肿胀大部消退,但眼球仍向前突,视力无光感。立即行各种检查。

▲CT报告显示

左眼视神经走行变直,眼球前突,余无异常。眼底初无异常。

约于10天后,视乳头开始变白,其他检查无异常。经中西药治疗视力无改善。

▲检查

右眼:视力1.0,眼底为动脉硬化II度,余未见异常。

左眼:视力黑矇,眼球运动正常,眼球不突出,外眼及眼前节正常,瞳孔圆,中度大,直接光反射消失,屈光介质清。

眼底:视盘界清,色苍白,血管呈动脉硬化表现,网膜及黄斑区未见异常。

▲诊断

视神经萎缩(左眼)。

案例分析本例失明,亦与针刺不当相关。其致盲原因,估计为针刺入眶内较深,刺破较大血管,造成球后大出血,因出血量大,向前推挤眼球,牵拉视神经,使视神经形成类似外伤性的机械牵拉损伤,造成视神经萎缩,导致迅速失明。

另外,眶内出血造成的高压,对供应视神经的眼动脉分支等血管,是否可以使其受压而一时闭锁,造成视神经缺血而丧失功能;另外,针刺时针尖是否直接刺伤视神经等,值得进一步研究。

目前,针刺对于多种眼病,特别是眼底病的有效性已得到证实,促使临床应用更加广泛,但对于针刺不当造成的不良反应及副作用,多重视不够。

早在《内经》中即有“刺面中溜脉,不幸为盲”的记载,今天尤应引起广大中医、中西医结合眼科工作者的重视。

少量球后出血,可不予处理,但大量球后出血眼球突出则应加压包扎并用一些止血剂;针刺过深,可能对视神经造成直接刺伤。总之,针刺眼区穴位,必须了解眼球及其各条眼外肌的解剖位置,大致的血管分布,做到胸中有数,尽量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案例4:眼睑不能闭合

张某,男,20岁,学生。右眼被土块击伤后瞳孔散大,视力减退,医院诊断为“外伤性散瞳”,于年1月21日要求针刺治疗。

当时拟取右侧太阳、睛明、瞳子髎等穴,先刺太阳穴(其他穴位未刺)。

进针太阳穴时,由于施术者针刺手法不够正确,致使针入皮下后斜向下方。约刺入1寸时,即行捻转,患者即感重度酸麻及电击样感,当即停捻。

停捻后患者右眼睑不能闭合,眼有胀感,即予拔针。拔针后右眼仍不能闭合。瞳孔情况如针刺前,球结合膜无充血现象。左眼正常,患者努力做闭目动作仍无效,且右眼周围肌肉有轻度节律性震颤现象。即予以局部按摩半小时,亦无效。

翌日,右眼球轻度充血,流泪,眼睑仍不能闭合,肌肉震颤消失,瞳孔情况依旧。

第3日,逐渐自行好转,眼睑能闭合。

案例分析太阳穴,属经外穴,针刺本穴时,应做到取穴准确,操作正规,避免过强地刺激而影响到局部神经。一旦出现不良反应,要立刻停针或退针。若继续刺激,则可损伤神经组织,出现灼痛、麻木或运动障碍。轻者通过按摩等理疗方法可恢复,重者将遗留永久性的神经损害症状,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本例不良反应系针刺操作不当而致。由于针刺方向不正确及操作方法不当,导致触及深层神经而发生局部运动障碍及肌肉异常收缩。

插图创意:Helen编辑排版:一只兔子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zkgb.com/jbby/31813.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