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外史话2中国整形外科的奠基人

白癜风难治吗 http://www.baidianfeng51.cn/baidianfengluntan/reply_662.html

星荣整形摘

医院首席专家暨名誉总院长李世荣教授主编的《中国整形美容外科史》即将出版。我们将发表在核心期刊《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的整形美容外科史话进行系列连载,为期六周,每周一发布,以飨读者。

》》点此回顾连载6-1《中国近代西医及整形外科的启蒙》

连载6-2

·整形美容外科史话·

对中国整形美容外科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中国整形外科的奠基人

作者:贾树蓉张正治李世荣马溶

本篇是介绍专家学者的部分。他们是我国第二代整形外科的传承人。他们大都经历过战争的洗礼,经历了建国前后的艰难岁月,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攻坚克难、承前启后、不懈努力、勇于创新,为我国现代整形外科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是业界公认的中国整形外科的奠基人(以下按出生年月排序)。

1

朱洪荫

朱洪荫(-年),蒙古族,出生于北京。中国整形外科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医院成形外科创始人。

朱洪荫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原著名教会大学之一,年合并后撤消)被授予理学学士,后又入北京协和医学院学习;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学院停办,医院(医院)继续学习,此期间他目睹了外科主任司徒展实行的唇裂缝合术、烧伤后手瘢痕挛缩畸形松解植皮术等,对成形外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年获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博士;年在北京大学医学院外科任住院医师;年参加了韦伯斯特在上海举办的第一个整形外科讲习班,并以此坚定了终身献身于成形外科事业的志向。

年9月,朱洪荫在北京大医院创立了隶属外科的成形外科,这是解放后与共和国同龄的首个整形外科。开始科室命名为修复再造外科,后经求教于医史教授李涛,决定采用成形外科(现称整形外科者居多)。为治疗朝美战争中各类战伤后所致的畸形和器官缺损的伤员,他倡议举办以军医为主体的成形外科进修班,得到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的支持,于年、年如期举办了两期。他自编教材,并翻译D.N.Matthews的原著《修复外科学》,供学员参考学习。学员们所学的知识,在为伤残病员的修复治疗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朱洪荫于年、年先后两次由卫生部委派,赴前捷克斯洛伐克出席国际成形外科和口腔科的学术会议,会上宣读了《颌面部缺损的修复》等论文,并介绍了中国成形外科的发展概况。年《人民画报》曾以“妙手夺天工”为题,报道了经他手术治疗的数个典型病例,如拇指缺损示指再造、眼睑分裂痣、前额皮瓣鼻再造手术等图片,刊发在人民画报第7期,总第85期上。

年北京医学院党委根据朱洪荫的建议,在北医院创办成形外科专科;年3月医院二部(医院),改为以成形外科为医院一即北医四院;年11月北医四院撤销,成形外科及研究室整体迁往北医院。在成形外科初创之际,朱洪荫教授在一无师承、二无专著、三无专用器械的情况下,自力更生,努力进取,艰难前行。年成形外科获准升格为成形外科研究中心,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和卫生部青年自然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的课题,继续接受卫生部委托,每年举办全国性进修学习班。

年中心的实验室成立后,朱洪荫就确立了组织器官移植的方向。他既从事临床医疗和教学,又致力于异体组织和器官移植免疫学的研究,以中西医结合为指导,对鼠和兔的心脏、肾脏的移植模型进行实验观察,证实某些中药确实有减少常规西药用量、降低毒副作用,延长移植组织存活期的效果,是探索用中药解决抗免疫排斥反应新途径的倡导者。又分别于年完成了男性变女性、年完成了女性变男性的变性手术。他在颅面外科、显微外科、实验动物器官移植模型制备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年任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年任《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副主编、《中华外科杂志》编委、《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编委、《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编委、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是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北京市政协委员;年始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待遇。

他主编出版的书籍:年《植皮术》是中国最早整形外科专项技术书籍、年《成形外科学概要》是中国最早的专著之一、年《肾移植》、年《移植免疫学》(基础和临床免疫学的第24章)、年《中国医学百科全书(整形外科学)》、年《整形外科学》;他翻译的著作:年《修复外科学》(D.N.Matthews原著)、同年还翻译了《成形外科学》(军阵外科学,第6部)》(F.Smith原著);参编了《口腔外科学》《中国大百科全书(现代医学卷)》。他一生勤奋读书,积累了专题笔记约万字,分装成25册以供大家参考阅读。

2

宋儒耀

宋儒耀(—3年),辽宁海城人。中国整形外科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中国医医院的创建人,是新中国第一位整形与颌面外科教授,被世界整形界誉为“中国整形外科之父”,视为现代世界整形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宋儒耀年毕业于四川华西大学牙医学院,获牙医学博士;年破格提升为外科主任;—年在蒋介石机要秘书陈布雷的协助下留学美国;年医院整形外科工作;年去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进修学院担任世界著名整形外科专家艾维(RobertHenryIvy)教授的手术助手,兼任解剖学助教;年获该学院医学科学博士学位。同年他放弃留在国外的机会回到祖国,破格担任华西大学医学院和牙医学院颌面与整形外科教授(是中国第一位整形与颌面外科教授)、医院院长;同年一教授兼学生的身份又就读于四川华西大学医学院;年底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成为国内少有获得3个博士学位的人;年任西南抗美援朝医疗队队长,出色地治疗了大批被凝固汽油烧伤和炸伤的伤员,在中国战争史上留下了“整形外科”辉煌的一页,受到中国人民 卫生部表彰,特给他记大功1次,他领导的医疗队也荣立集体一等功;年赴苏联参观学习整形外科半年,学习了犬的断肢再植和肾脏移植手术。

年8月宋儒耀创建了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医院,这是我国第医院。同年他成功地完成了断肢再植的动物实验,在我国最早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在之后的临床实践中,他把需多次整形外科手术才能完成的器官再造。如全鼻、全耳、阴茎等再造术,仅需1次手术既能完成,这是整形外科史上的一个革命。年6月1日,在旧金山召开的第四届国际面部整形与再造外科学术会议上,特授予宋儒耀该学院的最高荣誉“金锯奖”。此外,他还在整形外科多个领域发明、改进了多种手术方法,在国内先后首创了改善语言功能的腭裂上提、额肌移植治疗严重上睑下垂、微创三点式双眼皮、唇裂的鼻小柱侧面皮瓣修复法、修复腭裂的“单侧手术”、面部和手部大面积整张皮片移植、新的乳房整形术、尿道下裂的修复的、有感觉的阴道再造、改进的PICKRELL氏肛门括约肌再造、改进的交腿皮瓣移植术等手术,还对提鼻中隔肌和耳上动脉的解剖学有新的发现。他在已逾古稀之年,还首次提出了“肌间隔皮瓣”的理论。

年他赴加拿大参加第八届国际整形外科学术会议,除了作学术报告外,经过努力为祖国争取到了国际整形外科学会会员国的资格,本次会议当即撤下悬挂了30多年的青天白日旗,升起了五星红旗。年受中华医学基金会的委托,主办了我国第1次国际美容医学会议。

宋儒耀曾于—3年任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年、—医院整形外科主任;—年任中国医医院业务院长;—年任中国医医院院长、整形外科研究所所长;—3年为中国医医院名誉院长、终身一级荣誉教授、博士生导师。

—年任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会主任委员;年出任《中华整形与烧伤外科杂志》的总编和名誉总编;—年任东方美容整形外科学会主席;—3年为中国医学会整形外科学会荣誉主任委员等;国际整形与再造外科学会(IPRAS)理事、美国整形与再造外科学会(ASPA)终身会员;他还曾任中国工民主党第九届、十届中央常委;第三届中央咨监委员会常务委员;第五和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届全国政协常委;获国务院特殊津贴。

自年以来,宋儒耀出版了多部整形外科著作。年著有教科书《口腔学》、年《手部创伤的整形外科治疗》、年《唇裂与腭裂的修复》(该书荣获年卫生部医药卫生杰出科技进步三等奖)、年《临床整形外科学》(英文版)、年主编了《美容整形外科学》[该书荣获北方十省市(区)第六届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年《乳房整形外科学》。并先后发表相关医学科学论文余篇。在他病重期间,在妻子的帮助下,完成了他所编写的《唇裂与腭裂的修复》教科书的再版工作。

艾维教授在他年的回忆中,特用一节来回忆宋儒耀。他称赞:“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进修学院,宋儒耀是成绩最突出的学生之一……。中国出了这样一个人,是幸运的。”

3

张涤生

张涤生(—年),江苏无锡人,出生于吉林长春市。我国著名整复外科、显微外科、颅颌面外科专家,整形外科的奠基人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涤生年考入南京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与东南大学的前身,简称中大);年毕业于中大口腔系,分配到贵阳图云关中国红十字会总队任医师,期间在张先林教授的指导下掌握了植皮和皮管技术,完成了许多不同类型的修复手术;年夏赴印缅前线,在美军第43流动手术队,是远征军中唯一的中国籍战伤医生,在极度危险的环境中,练就了从容应对的外科医生必备的心理素质;年在美国医药助华会(AmericanBureauofMedicalAidsToChina,ABMAC)的资助下,经张先林推荐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投师著名整形外科学家艾维(RobertHenryIvy)教授;年回国,担任上海国防医学院(医院)颌面外科主任;年参加上海市第一批抗美援朝医疗队任副大队长,在长春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战伤、烧伤和冻伤治疗中心;年获得抗美援朝后勤部司令部三等军功奖;年到上海第医院(现上海交医院)工作;医院创建整形外科并担任整形外科主任;整形外科迁至上海第二医医院(以下简称上海九院);年任上海九院院长、上海市整复外科研究所所长、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等职;年后任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第一、第二届主编及—年名誉主编;《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终身荣誉主编;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会顾问、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等。

张涤生教授敢为人先,“挑战”“创新”这些概念词贯穿了他精彩的一生。从年为登珠峰运动员的全鼻再造;年救治邱财康大面积重度烧伤;年首创远红外线烘绑疗法进行淋巴水肿,治疗患者优良率达68%,开创了我国淋巴水肿治疗和研究的先河;年获国家教委科技一等奖;年率先把显微外科引入我国整形外科领域,创建了具有全新意义的“整复外科”新概念;年行巨大神经纤维瘤的切除;年手术治疗眶距增宽症在国内首获成功,拉开了中国颅面外科发展的序幕。他发展和改进多种颅颌面畸形的矫治术式,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国际同类手术,还首次提出了适合国人的颅颌面畸形治疗的标准和数据。建立了国内第一个颅面外科治疗中心,并与国外建立了交流关系。由此他先后获得国家级、部级及上海市科技成果一、二、三等奖共28项,发明奖1项;年在国内最早应用“吻合血管的肠段移植修复食道缺损”“大网膜移植修复头皮撕脱伤”等技术;年用“中国卷筒技术”实施阴茎再造一次成功,年8月,在《PlasticandReconstructive)杂志上发表“前臂皮瓣一期阴茎再造手术”共7例,被国际学术界称之为吻长氏阴茎再造法”,并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年完成了世界最大一组头皮再植手术并获成功;年为心脏异位畸形前“心脏造房”;2年,86岁高龄的他为挽救病人的视力还再次上台操刀。

他曾任全国第五届政协委员、上海市第六、第七届政协委员;年获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年获上海市劳动模范;年获国家科委先进工作者;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年获上海市第三届“医学荣誉奖”;0年获国家科技部“何梁?何利”基金进步奖;8年获“光华工程奖”、上海8年《走进他们》十大人物奖、波兰科学院科学研究荣誉奖、美国整形重建外科学会终身荣誉会员奖;年“中国显微外科终身成就奖”;年获美国整形外科医师协会(ASPS)颁发的整形外科国际人道主义奖。

他主编出版的书籍:年我国第一部《唇裂与腭裂的整复术》、年主编《整复外科学》、年与史济湘联合主编《RecentAdvancesinBurnandPlasticSurgeryTheChineseExperience》(伦敦:MIT出版公司)、年主编《显微修复外科学》、年主编《Principles,TechniquesAndApplicationinMicrosurgery/(新加坡世界出版社)、年主编《实用美容外科学》、年主编《整形外科手术图谱》、年主编实用手术图解全书《整形外科手术图解》、年主编出版了我国第一部《颅面外科学》、0年与朱洪荫生主编《整形外科手术失误及处理》、2年主编《张涤生整复外科学》、6年《神在形外-张涤生传》、年《实用淋巴医学》《张涤生院士学术述评集》、年《临床病例会诊与点评-整形外科分册》、年《创新与求索-我的整复外科生涯》(中英文对照)、主编《整复外科基础与临床》、年《整形及美容外科手术彩色图解》、年《共和国院士回忆录(2)》等多部著作,参加编写中外文专著共30余部。

4

汪良能

汪良能(-年),安徽南陵人。我国整形外科的四位奠基人之一,是第四医院整形烧伤外科的创始人。

汪良能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医学院(现南京大学医学院),毕业后在该医学院工作;年参加韦伯斯特学习班;年赴美先后在医院、纽约奥本尼大学医学院整形外科中心进修学习,学习期间既取得了美国医师执照;年9月拒绝优越工作及生活条件以及“家属来美永久居住”的优厚待遇,不惜当杂工、抬货扛包,辗转3年余,冲破重重阻力,在中国政府的帮助下,于年最终回到祖国。

回国后来到第四医院(以医院),于年4月创立了西北地区第一家整形烧伤外科。他临床主攻方向是烧伤早期的救治和烧伤畸形的整复治疗。他以整形修复的理念指导深度烧伤的前期治疗,使后遗症畸形的发生率从60年代的95.2%下降至21.9%,处于国内领先。年成功救治1例烧伤总面积达90%,Ⅲ度烧伤面积达68%伴严重败血症的患者,是当时国内外抢救成功的烧伤面积最大、病情最重的病例,在我国烧伤整形外科史上留下了瞩目的一页,由此促进了植皮术和皮肤代用品的研究。年在国内率先开展猪皮移植应用于大面积烧伤,在国内最早报道了动物表皮细胞的培养,也是国内最早开展皮肤扩张术的单位之一。在他的带领下,烧伤整形科成为国内知名和军内领先的学科,先后培养研究生等专业技术骨干多人。他先后发起并参与了中日和中美整形外科学界的多次学术交流活动。据西北协作区第二届烧伤治疗研究经验交流会资料汇编记载:仅年上半年,汪良能领导下的烧伤整形科先后到外地抢救严重烧伤患者13次,共抢救或协助抢救患者65例。年他先后在《人民军医》发表了《救治一例严重大面积烧伤病例报告》和《三度焦痂处理》2篇有价值的学术文章。在他就任科主任的35年间,共收治患者万余例,挽救了大批危重患者的生命,为许多严重畸形的患者恢复了功能和外形。

他生前曾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4次。获美国整形外科教育基金会荣誉奖1次,年与第二、第三军医大医院合作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生前曾获全国、全军及总后科技成果奖20余项,与军内专家共同完成的《烧伤治疗研究》项目被评为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年在他的倡导下,西安市在全国率先成立了烧伤协作组,此后他一直担任中华医学会陕西省烧伤整形学会主任委员。—年历任医院烧伤整形科主任,先后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士生导师、第四军医大学学位评审委员会委员,总后勤部科学委员会委员,全军烧伤整形专业组副组长,全军整形外科专业技术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陕西省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烧伤外科学会委员,全国烧伤残疾人协会理事长,美国整形外科学会通讯会员,《中华整形外科杂志》副主编,《解放军医学》编委等学术任职。

年主编出版《整形外科在烧伤畸形防治中的应用》(此书作者是第四军医大学附属一院整形烧伤外科,经核实为汪良能教授主编);年主编《整形外科学》,在出版后近10年的时间里均为我国整形外科最具权威的专著,撰写专著6部。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年09期

作者单位:《中国整形美容外科史》编辑部,重庆

原文链接:

转载请注明:http://www.szkgb.com/jbby/31042.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