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介绍
患者男,88岁,突发左侧肢体活动不利2h于年5月30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h行走过程中突发左侧肢体活动不利摔倒,家属呼之不应,无肢体抽搐、口吐白沫及大小便失禁等,数分钟后清醒,急来我院就诊。
既往史
既往冠心病30年,无心房颤动、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史。
入院查体
经系统体格检查:意识清楚,构音障碍,双侧睑裂对称,无上睑下垂,双眼向右侧凝视,上下视活动充分,无复视、眼震,双侧瞳孔直径3.0mm,对光反应灵敏,左侧中枢性面舌瘫,左上肢肌力Ⅲ+级,左下肢肌力Ⅲ级,右侧肢体肌力Ⅴ级,左侧Babinski征阳性。
辅助检查
头部CT示:颅内散在点状低密度影,脑白质脱髓鞘,脑萎缩。见图1A1-A2。
注:(A1-A2)发病2h时,颅内散在点状低密度影
图1本例急性右侧大脑半球梗死致双睑下垂患者头部CT图像
入院诊断
急性脑梗死(右侧大脑半球,大动脉粥样硬化型)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诊疗经过
入院后床旁心电监护示偶发房性早搏。入院第3天,患者双眼不能睁开。体格检查:意识清楚,双上睑完全不能上提(双眼完全性上睑下垂),可观察到患者有额纹抬高动作,有时会自主用手帮助睁开眼睛,但始终无自发睁眼,双眼球向左、右、下视时充分,双眼球上视麻痹,左侧肢体肌力0级,余查体同前(均可配合检查),观察患者上睑下垂早晚无变化。血化验示:甲状腺功能正常。入院第4天,患者出现嗜睡症状,唤醒后可配合查体(余查体同前),复查头部CT示:右侧额顶颞枕叶新发大片低密度影,提示右侧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见图2B1-B2。入院第8天,神志转清,双眼可睁开,体格检查见左眼上睑缘遮盖角膜上缘于3点、9点水平,右眼上睑缘遮盖角膜上缘于4点、8点水平,双眼球上视不充分。入院后即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营养神经、改善循环等治疗,经治疗17d,双眼睑裂较前有所恢复,查体见右眼上睑缘遮盖角膜上缘于3点、9点水平,左侧睑裂已恢复正常,双眼球各方向活动充分,21d患者病情平稳出院。出院2个月院后随访患者双侧睑裂与出院时大致相同。
注:(B1-B2)入院第4天,右侧额顶颞枕叶大片低密度影
图2本例急性右侧大脑半球梗死致双睑下垂患者头部CT图像
讨论
双侧侧上睑下垂常见于重症肌无力、Miller-Fisher综合征、颅底脑膜炎、脑干病变、甲状腺疾病等,但右侧大脑半球梗死导致双侧上睑下垂临床上少见且容易被忽视,也可能是潜在脑疝的警示征象,需早期准确识别。
急性大脑半球梗死或出血后出现上睑下垂,被称为“cerebralptosis”,即脑性上睑下垂;上睑下垂可部分或完全出现在病灶同侧、对侧或双侧,左、右半球卒中均可出现。
临床工作在排除甲状腺疾病、重症肌无力等非脑血管病所致上睑下垂外,仍需注意以下几点:绝大部分急性脑卒中患者出现短暂的上睑下垂,很可能在病程中被医务人员错过;也极易容易被脑卒中所致意识障碍遮盖或混淆;丘脑前部梗死引起同侧上睑下垂属于脑性眼睑下垂还是霍纳综合征的表现,临床上可通过其它伴随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帮助鉴别;急性脑卒中后出现上睑下垂,是“脑性眼睑下垂”还是“眼睑打开失用”需注意鉴别(失用是患者可以自发地睁开眼睛,而无法按指令完成相应动作)。
综上所述,急性脑卒中所致双侧上睑下垂目前报道较少且机制不明,临床极易被忽视或错认为患者意识的改变。本文通过对该患者的病情分析及有关文献的学习,推测机制为上睑提肌的核上性中枢至中脑的下行通路受损或脑水肿所致中脑受压。临床工作需对该症状提高认识并注意潜在性脑疝的出现,积极指导相关治疗,减少病死率。为了全面准确的了解脑性眼睑下垂仍需更多的病例及研究证实现有的理论。
文章选自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年11月第12卷·第6期
中国卒中学会学术年会(CSA)暨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TISC)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szkgb.com/jbby/30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