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弱视是一种在儿童视觉发育关键期(3—12岁)因各种原因所引起的对儿童危害极大的视力发育障碍性疾病。在我国弱视发病率在3%—5%,如能在12岁之前早发现,早治疗,是可以得到很好的恢复。
一、如何诊断弱视
我们首先要判断这是否弱视,不能把不是弱视的案例当弱视来治疗;更不能漏诊弱视贻误患儿的最佳治疗时机。根据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斜弱视组年制定的最新的弱视诊断标准,弱视是指发生在视觉发育期间,眼部无器质性病变,由于存在斜视、未经矫正的屈光参差和高度屈光不正以及形觉剥夺等异常视觉经验而引起的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相应年龄的视力下限,或双眼视力相差2行以上。各年龄阶段的最佳矫正视力下限分别为:3岁以下儿童0.5、4岁至5岁0.6、6岁至7岁0.7。
按病因弱视分5类:
1.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高度近视、或高度远视、或高度散光等,总之存在复杂的屈光情况,使视网膜成像不佳形成弱视。伴复杂屈光不正的眼常常就是弱视眼。这个是最常见的类型。多见于未戴镜矫正的高度近视、远视或散光。
2.屈光参差性弱视:双眼最佳矫正视力相差两行或更多。巨大的屈光参差,常常造成高度屈光不正一眼的弱视。
上述两类弱视是最常见的类型。
3.斜视性弱视:单眼斜视或双眼交替性斜视。由于斜视造成的弱视,内斜视患者伴弱视的常常伴高度远视。
4.形觉遮盖性弱视:如白内障、角膜混浊、上睑下垂等先天性眼病导致的弱视,一般都需要由眼科手术处理后再做手术矫正。
5.先天性弱视:不容易找到病因的弱视(如神经损害)。非常少见。
所以,除了用一般手段难以确认的“先天性弱视”外,弱视都是有原因的。我们诊断弱视时多考虑“为什么会出现弱视?”所以高度近视、高度远视、高度散光、屈光参差、斜视等都是我们要找的原因。而当找不到原因时,注意不轻易下弱视诊断。
二、如何治疗弱视
一旦对弱视的原因进行正确诊断,找到弱视的原因后,治疗就相对简单了:
1)治疗疾病首先是要去除病因。所以弱视治疗的第一步就是去除病因:高度近视、高度远视、高度散光、屈光参差病因通过配镜(框架镜、RGP、软性角膜接触镜等)解决视网膜成像的问题。
斜视的问题,一般外斜视和非调节性内斜视需要手术矫正;调节性内斜视和部分调节性内斜通过光学矫正(配镜)来解决。(根据足矫正后还有没有内斜存在,区分调节性、部分调节性和非调节性内斜)
形觉遮盖性弱视需要手术解除形觉遮盖的因素后再做屈光矫正。
2)其次,在解决病因后还需要辅助治疗,如遮盖、训练。
遮盖,比较专业,方法也很多。一般适用于屈光参差性弱视,遮盖好眼。遮盖的时间可按:“几岁就遮几天放一天”,如3岁就遮3天放一天;4岁就4天放一天;5岁就遮5天放一天;6岁就遮6天放一天等。(有研究认为:每天遮盖2-3小时,与全天遮盖的效果相同。)
训练,很安全,原则就是通过精细化的视觉刺激来训练弱视眼,以弱视眼能看清楚的最小视标作为刺激物进行,方式多种多样。以前没有电脑等视频时通过穿珠子、描红、描画等进行,现在则可以通过专门设计的电脑游戏和程序进行,提高患儿的兴趣。
当然,遮盖、训练等辅助手段都是要在“解决病因”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配好镜是弱视治疗的第一步。很多家长没有配镜(不想给孩子戴镜)就盲目做弱视训练等,当然效果很差了。
三、当前弱视治疗的几种误区
——误区一,盲目等待型
好多家长对弱视的严重危害性认识不够,都以不影响外观往往轻视治疗,甚至认为为弱视不是病,人长视力也会随之增长,长大就会好了。实际上弱视治疗的疗效与年龄密切相关,3~6岁是小儿弱视的最佳治疗时期。12岁以后,视觉发育基本成熟,再想纠正就很难了。同时还可能引起斜视,影响美观及儿童身心发育。更重要的是还会丧失立体视觉,今后不能胜任驾驶、测绘及精细性工作,影响孩子一生。因此,弱视的早期发现及诊断非常重要。家长要重视学龄前(3岁开始)孩子每年定期的视力检查并留意孩子用眼习惯,一旦发现他看东西眯眼、斜头,或看电视老往前跑,更要早就诊。”
——误区二,病急乱投医型
现在市面上打着“儿童斜弱视康复”的店面不少,每月近千元甚至数千元的治疗费。让本已不幸的家庭更为困顿。面对弱视需要长期训练治疗的现实,家长急于寻求一种快而好的治疗方法,免不了会出现到处询求捷径,结果是花冤枉钱,还耽误治疗时机。实际上您应该记住一句话:“治医院去,明确诊断,规范矫治。”位于我市车站路与中州路交医院,医院同步开展的弱视诊疗方法经多年的临床证明是真实有效的。若连孩子是哪种弱视都没搞清楚,却在所谓“视力保健机构”做非针对性的训练能有疗效吗?弱视治疗是要根据分类分型对症处理,涉及到中心视力提高,三级视功能(立体视觉)恢复等。疗效的评判也绝不是查一下视力那么简单。
——误区三,前功尽弃型
弱视治疗是根据每个患儿的情况,进行的有针对性、长期性的系统综合治疗。通常弱视患儿在治疗早期视力提高比较明显,家长也比较满意,但到后期视力增长需要一个过程。坚持与配合是最好的疗法。而且即使孩子通过治疗视力恢复正常,这也仅是治疗的第一步,以后还要训练双眼单视、融合、立体视功能,如不做进一步训练,原来取得的正常视力也将是不稳固的。若家长急功近利,失去耐心而放弃治疗或转用其他疗法,最后只有前功尽弃。
——误区四,大龄弱视儿童放弃治疗型
受旧观念的影响,对12岁以后的弱视患儿常抱有治疗无望的态度而轻易放弃。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治疗设备的不断更新,12岁以上患儿治愈率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对每一位家长都不要轻言放弃应尽量多挽救一个孩子的未来。
四、专家郑重建议
医院院长、资深眼科专家宋小康郑重提醒弱视患儿家长:
1,儿童视力发育期指出生到12岁以内,在此期间均为视功能发育期,在此期间内,只要上述发病因素存在,就会发生弱视。明白这些,弱视儿童的家长就一定知道,弱视的治疗是一漫长的过程,又是一个必须坚持的过程。可能经过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孩子的视力有所提高,甚至有些已经达到正常,但是巩固治疗一刻也不能放松,临床上不少视力一有恢复,即刻放松治疗,视力很快又有回退的例子,坚持到什么时候?一直到12岁视神经完全发育成熟为止。只有到这个时间,视功能才能稳定下来。
2,每个孩子的弱视形成原因不同,治疗的早晚不同,所用的方法不同,训练的依从度,认真程度不同,效果自然不同,所以我们一直提醒大家,我们一定要纵向比,也就是说与自己孩子的过去比;而不能横向比,即不能互相比,弱视孩子都有自己的具体情况,没有可比性。横向比只会平添烦恼。明白了这一点,就会保持良好的心态,坚持、坚持、再坚持,诊断没错,治疗方法正确,需要的就是按照医嘱,认真训练。
3,家有孩子视力不好,这不是人能决定的事情,大人是无辜的,孩子更是如此,因此我们要给与孩子加倍的爱,而这种爱落实到每天的行动上,就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在12岁视神经发育阶段尽可能的促进发育,提高视力,使孩子在他(她)以后的人生过程中与其他孩子一样享受明亮的世界。想到这些,家长的辛苦还能有啥不值得呢?
(本文观点引自宋小康、梅颖)
让我们一如既往,
挽手互帮,
调好心态,
坚持训练,
一切为了孩子,
为了孩子的一切!
................................................
................................................
链接:
医院——南阳市中小学生视力保健教育基地
医院视功能训练科成立于年,是南阳地区规范的视功能(小儿斜弱视)训练基地,专业从事小儿斜弱视研究与检查治疗。年该科扩大诊疗范围,在天津眼科引入视功能训练项目,帮助更多朋友(尤其是成人),从根本上解决其视疲劳等视觉困惑。拥有儿童斜弱视矫治的最新医疗科技——4D数字化斜弱视视功能治疗系统。由已从医30余年的小儿斜弱视治疗资深专家江峰主任医师亲自坐诊,对病情可做出快速准确的诊断,并量身打造出专属方案进行诊疗。开展VEP自律光盘训练、遮盖治疗、抑制治疗、视觉刺激治疗、红光治疗、后像治疗及针对大龄儿童的优视佳训练等。年均治愈斜弱视患儿余人,有效治愈率达到98%以上。现在,每天都有数十名斜弱视儿童患者前来接受系统化视力恢复训练。
医院24小时客服咨询热线-
转载请注明:http://www.szkgb.com/jbby/29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