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眼科专家小小沙眼也会惹出大麻烦

如果查出患沙眼,很多人会觉得“不是什么大病”,有些人甚至认为无需治疗。专家认为这种现象很令人担心。

全国防盲指导组办公室主任、医院眼科中心防盲办主任胡爱莲表示,早期的沙眼是很容易治愈的,但如果患者没坚持用药导致沙眼反复感染,就有可能“恨错难返”,对角膜造成致盲的伤害。

沙眼≠沙子进了眼

“很多人认为沙眼是因为风沙引起的,以为‘沙子进了眼’,才会得沙眼。其实这种说法是没有什么科学依据的,是人们对沙眼最大的误解。”全国防盲指导组办公室副主任、医院眼科中心杨晓慧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沙眼是一种慢性结膜角膜炎,其根本的致病原因跟风沙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那么,谁才是导致沙眼的真凶?

“沙眼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感染性眼病,如防治不当,可以致盲。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沙眼在我国一度猖獗,患病率高达总人群的50%以上。”杨晓慧解释说,沙眼感染早期有许多急性表现,比如疼痛、流泪,而后眼睑结膜充血、出现滤泡和红色点状的乳头。这个阶段如果进行恰当干预,比较容易控制病情。但如果不及时治疗,经过长期反复的感染,就会在睑结膜形成瘢痕,导致眼睑内翻,睫毛向内生长,形成倒睫。再往后发展,倒长的睫毛像刷子一样不断地磨擦眼球,会引起角膜混浊,同时也破坏分泌泪液的腺体,使眼球干燥,严重威胁视力,直至失明。

杨晓慧强调:“沙眼是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其传染性同‘红眼病’一样,是通过接触传播,一般是通过手的接触和水的传播。”

得了沙眼,眼睛很痒,好像有异物进了眼,且眼屎很多。但这些症状并非沙眼所独有,过敏性结膜炎以及慢性结膜炎也会有类似表现。医院院长段智寰教授表示:确诊沙眼需要做结膜刮片,看能否检出沙眼衣原体。

沙眼持续数年可致盲

临床发现,除非是急性期,很多沙眼患者平时都不太当回事,顶多自己买点眼药水,不舒服时滴一下就过去了。也有人用药后一旦症状有所缓解便停下来,很少坚持足够疗程直到彻底治愈。

“这种现象很令人担心。”医院院长段智寰再三强调,“沙眼的危害就在于并发症,感染沙眼可以延续数年乃至数十年之久。”患上沙眼数年后,可能出现各种并发症如倒睫、睑内翻、上睑下垂、睑球粘连、角膜混浊、结膜干燥、慢性泪囊炎等,沙眼性角膜溃疡可以引起角膜穿孔和眼球萎缩,以上这些并发症都可能造成严重视力损害,导致失明。“沙眼和慢性结膜炎的症状很相似,但治疗方法不同。”

“出现这些医院接受正规检查,看自己的眼睛是否得了沙眼。一定要按医生规定用药,千万不要认为随便买瓶眼药水滴滴就可以了。”医院眼科专家才瑜教授说,通过正规治疗,沙眼就不会产生严重、致盲的并发症。

“近年来,随着卫生条件的改善,沙眼已接近消灭状态,但仍有散发病例出现。”胡爱莲表示,沙眼患病和病变的严重程度与环境卫生、生活条件密切相关。“并发症主要见于老人,尤其是在农村和边远地区患者,目前在城市医疗条件较好,太重的并发症不常见。”

“手机控”感染几率高

随着触摸屏类数码产品普及,“手机控”感染沙眼的几率在增加。

如今,从两三岁的宝宝到大叔大妈都免不了使用触屏手机、平板电脑。医院眼科主任夏承志介绍,沙眼在眼科门诊较为常见,年轻人较多。“不少年轻人喜欢在公交、地铁上玩手机、平板电脑,而公共场所卫生状况通常较差,不卫生的手触摸了电子屏幕后,再不自觉地去揉眼睛,大大增加感染沙眼的几率。”

“另外,孩子频繁眨眼,也要当心感染沙眼。”沙眼初期表现为滤泡性慢性结膜炎,有眼痒、干涩等感觉,以后逐渐进展到结膜瘢痕形成。由于结膜瘢痕收缩和睑板弯曲畸形,使睑缘向内翻转,而导致睫毛倒向角膜侧生长即倒睫,其刺激角膜引起不适。这才会引起患儿不停地眨眼睛,甚者可能还会引起面部表情丰富等症状。

专家提醒,如果孩子经常出现眨眼睛、喜欢用手揉眼睛、眯着眼睛看东西等这些现象,那就是孩子眼睛出现不良信号了,医院检查并改变用眼习惯。“另外,孩子要有良好的用眼卫生,原则上孩子看iPad等电子产品的时间不能超过40分钟。”

讲卫生可有效预防沙眼

沙眼很容易通过接触传染,共用毛巾、脸盆等都有可能造成传播。苍蝇也是传播沙眼病原体的媒介。卫生习惯、生活条件、居住环境以及享有的医疗条件,都是影响沙眼预防和干预效果的重要因素。对此,杨晓慧表示,针对沙眼特点,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有效控制沙眼的四个要素,即SAFE战略。

“SAFE在英文中的意思是‘安全’,但就防治沙眼来说,SAFE是指手术、应用抗生素、清洁面部、改善环境。”杨晓慧解释说,手术指的是用双层睑板旋转内翻矫正术矫正沙眼性倒睫,使倒睫向外翻转,不再磨擦角膜,防止视力进一步受损,这是有效地预防沙眼致盲的最后机会,并且是最急需采取的行动。

与治疗沙眼相比,预防沙眼更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由于患者的眼部分泌物中包含沙眼衣原体,任何与此分泌物接触的情况均有可能造成沙眼传播的机会,因此增加洗脸的次数可以有效地防治沙眼。“由于沙眼传染性很强,一般都是通过使用患者的毛巾、手帕、洗脸水、玩具、用品等接触感染。”才瑜建议,应加强科普宣传教育,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不用手揉挤双眼,一人一巾一盆,用流动的水洗脸、洗手,手帕、毛巾要经常洗烫,保持干燥。

专家介绍

胡爱莲

医学博士,医院眼科,主任医师。全国防盲办主任、北京市眼科研究所副所长。

年毕业于山西医科大学,至今有多年的眼科临床工作经验。擅长眼底病的诊断及治疗,主要工作内容:眼底病的FFA和ICG检查、眼底病的药物和激光治疗。近年以来,致力于老年性黄斑病变诊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糖尿病眼部并发症的综合治疗,防盲治盲和低视力康复等,致力于视神经的损伤与保护研究。在临床工作中兢兢业业,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受到患者的一致好评。团体任职:全国防盲指导组常设秘书兼办公室主任,医院协会医疗技术应用专业委员会委员。

专家介绍

杨晓慧

医学博士后,医院眼科主任医师。

多年致力于防盲治盲和低视力康复工作,担任中残联低视力康复人才培训教师,参与中残联视觉障碍预防对策研究。

擅长低视力、儿童屈光不正(近视、远视、散光)、弱视和眼球震颤的诊断及治疗,以及眼病无法治疗需要的低视力康复,有20余年的眼科临床工作和低视力康复经验。

来源:科技日报

责任编辑:丁甜甜

赞赏

长按







































北京白癜风费用
白癜风中药


转载请注明:http://www.szkgb.com/jbbj/61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