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师跟诊实录疑难病案Meige综合

我从年毕业于符文彬老师门下,至今已然8年,今年有幸再次以师带徒的形式重归符门,是另外一番感受。医院的中西医大环境中,8年的中医针灸临床工作就像一种洗礼,当初稚嫩的中西医思维已然被悄然梳理,现今的我已不再满足于简单症状及一般疾病的调治,临床中遇到不少瓶颈,有些突破了,有些仍在摸索着前进,对知识的渴望,对技术提高的需求日益浓烈。符师此时让我重归符门跟师学习就如“雪中送碳”“旱季之雨”,让我能沉下心来巩固基础,重读经典后再理解符师的诊病思维及针灸思路,对一些疑难杂病就不再心虚,犹如“醍醐灌顶”般豁然开朗,现以一则疑难病案--Meige综合征为例,与大家分享符师的诊治思路,以兹同道。

HAN某女,67岁,双侧眼睑痉挛疲劳、睁眼困难9年余,右眼先发病,较重,下午晚上病情较重,休息及睡醒后稍缓解,医院诊治多年曾注射肉毒素未取疗效,伴眼睛干涩,眠差,多梦,口干口苦,大便每天3-4次,质烂,小便频,带泡沫,舌暗红舌底瘀络,苔黄微腻,脉细滑数。

既往病史:糖尿病、高血压、多发性脑梗塞、胆囊结石、泌尿系结石、腰椎间盘突出症。

西医诊断:Meige综合征

中医诊断:痉病(阴阳气虚湿瘀互结)

处理:

针刺:百会、印堂、承浆、人中、四关、照海、申脉双

发泡灸:风府、风池、百劳、四花;精灸:十二俞穴接经(从肺经开始)、引气归元、申脉、涌泉双,各两状。

刺络:大椎、肝俞

埋针:心俞、胆俞双

分析:

符师认为,该病虽不常见,但一年总能碰上一到两例,若诊断不明确,是会误诊误治的,明明属于“痉病”范畴,却不少医生容易诊断为“痿病”(重症肌无力)。首先,我们先来普及一下该病的西医知识,这也是我们临床思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Meige综合征是由法国神经病学家HenryMeige于年报告了本综合征,认为此为一组锥体外系疾患。主要表现为双眼睑痉挛、口下颌肌张力障碍、面部肌张力失调样不自主运动。还有人称其为Brueghel综合征、眼睑痉挛-口下颌部肌张力障碍等。

此病中老年女性多见,多以双眼睑痉挛为首发症状,睑下垂和睑无力也很多见。部分由单眼起病,渐及双眼。其余首发症状有眨眼频度增加、精神疾患、牙科疾患、其它部位的张力障碍(主要在颅颈部)。睑痉挛在睡眠、讲话、唱歌、打呵欠、张口时改善,可在强光下、疲劳、紧张、行走、注视、阅读和看电视时诱发或加重。

由于病因不明,多由以下诱因诱发,比如口下颌-面部的外伤,包括牙科手术,自身免疫因素,包括抗抑郁药、抗躁狂药、抗精神病药、抗组胺药、抗震颤麻痹药等药物因素等。有10%患者与家庭史有关。55%的患者认为自己有心理方面的问题,通常与紧张和外伤有关。

以病史及症状表现为主,尚无能确诊本病的特异性检查。但本病需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布鲁热综合征与本病的区别在于,前者有张大口的症状,在张力障碍发作间隙阵发性呼吸深快,同时伴发眼球震颤,其发病机理定位在桥脑。

重症肌无力与本病均有眼睑开合减弱,但前者眼球位置会发生变动,以通过眨眼来纠正肌无力时眼肌的疲劳,同时眨眼时伴随缓慢的扫视。而Meige综合征由于眼外肌的疲劳导致眨眼这个连带运动,从而导致自发性睑痉挛。

眼睑与面部肌肉痉挛性疾病:两种类型--单纯眼脸痉挛及单侧面肌痉挛:

原发性眼睑痉挛与本病:两者都可表现为眼睑痉挛,但前者是由于眼轮匝肌痉挛性收缩引起的眼睑不随意闭合,常为双侧病变,痉挛的频率和时间不等,与睁眼闭眼无关,轻者眼轮匝肌阵发性、频繁的小抽搐,不影响睁眼;重症者抽搐明显,以致睁眼困难、影响视物,引起功能性失明。而Meige综合征只是由于眼外肌的疲劳导致的连带痉挛,闭眼休息时可消失。

半侧面肌痉挛与本病:前者主要是累及单侧的病变,面肌周期性的强直性收缩。痉挛通常从眼轮匝肌开始,逐渐扩展到面肌的其他部分,无论睡眠或清醒时均可发作。可伴有单侧面肌无力。病因常为第七脑神经根在小脑桥脑角被血管结构或肿瘤压迫。而Meige综合征只是由于眼外肌的疲劳导致的连带痉挛,闭眼休息时可消失。

1、大量文献报告肉毒杆菌毒素(BTX)对本病有效,但价格昂贵,且有副作用,而限制其使用。症状性干眼症最常见,还有咽下困难、上睑下垂、呼吸困难、畏光、复视等。

2、口服药物

抗精神病药、胆碱能受体阻滞药、多巴胺受体阻滞药、抗癫痫药等对此病或许有效,但个体差异大,疗效不确定,并有相应的毒副作用。另外有报道左旋多巴会加重病情。

3.非药物疗法 

双侧电惊厥治疗有效,但效果不持久,持续时间≤72h。

4.手术疗法:分离型脑起搏器(TMES)

Meige综合征有自行缓解的趋势,大致在发病后5年左右。

但本病只有在以下情况下才预后良好:(1)发病时年纪尚轻。(2)从初始症状到最严重症状的出现间隔时间短暂。(3)症状最严重的表现为轻度的不随意运动。(4)从发病到开始治疗的时间短暂。(5)眼轮匝肌和其它肌肉的不随意运动同时发生。

从中医角度分析。

此病表现为眼睑痉挛疲劳,属于中医“痉病”范畴,古代亦称“瘛疯、抽搦”等。《温病条辨?痉病瘛病总论》又说:“痉者,强直之谓,后人所谓角弓反张,古人所谓痉也。瘛者,蠕动引缩之谓,后人所谓抽掣、搐搦,古人所谓瘛也。”《张氏医通,瘛疯》说:“瘛者,筋脉拘急也;疯者,筋脉弛纵也,俗谓之抽。”可见,痉病讨论的是全身或局部肌肉强直性或阵发性抽搐发作的病证。属于现代医学的锥体外系疾病、高肌张力综合征和引起脑膜刺激征的有关疾病。

本病案病因病机复杂,符师认为其主要有三:其一,患者为中老年女性,本已阳气不足,肝肾亏虚,加上常年大便次数多伴稀烂,久泄体虚,伤精损液,导致津伤液脱,亡血失精,筋脉失养而成。如《景岳全书?痉证》说:“凡属阴虚血少之辈,不能养营筋脉,以致搐挛僵仆者。”其二,患者长期眼睛干涩,眠差,多梦,口干口苦,并有高血压、脑梗塞,胆囊结石等疾病,均说明其为肝风内动并肝胆湿热表现,《温病条辨?湿痉或问》说:“以久病致痉而论,其强直背反瘛疯之状,皆肝风内动之为也。”此即阴虚生风、血虚生风之相,加上身处南方湿热之地,脾虚湿困,则出现木旺土虚,湿热内蕴,阻碍眼睑肌肉筋经的活动功能。其三,患者面色暗沉,舌暗红舌底瘀络,且兼夹多种内科及关节疾病,辩为瘀血内阻多因病久入络,络血不畅而瘀,或外伤瘀血内阻,新血不生,进而闭阻脉络,血不养筋而病痉。病久入络,络血不畅而瘀,血不养筋而病痉。痉病为筋脉之病,(《景岳全书?痉证》):“肝主筋,脾土可营肝木,肾水可滋养肝木”,且《素问?骨空论》说:“督脉为病,脊强反折”,因督脉其络“合少阴……贯脊属肾”,治疗本案须调肝、脾(胃)、肾经及督脉之气,使气血畅,肝肾足,脾气旺,筋脉得养,而痉病消。

因此,针刺取督脉百会,督脉与肝经通于巅,百会可同调肝经及督脉之气;印堂为督脉循行线上的经外奇穴,可调神导气;水沟为督脉穴,承浆为任脉穴;《黄帝内经》云:“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水沟,承浆同用,可连接二经之气,调整阴阳。四关穴,《针灸大成》“即两合谷两太冲是也”。其把四关穴列为奇穴,可调畅气机,调和气血。所谓“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合谷为手阳明胃经的原穴,主调气,有通经活络,行气开窍,清热疏风,镇静安神等作用。太冲为足厥阴肝经的输穴、原穴,主调血,有疏肝理气,平肝熄风之功。阳明多气多血,足厥阴多血少气,合谷属阳主气,清轻升散;太阴属阴主血,重浊下降,两穴合用有调和气血,活血活络,镇静安神之功。照海、申脉双,也叫“申照”穴,申脉为膀胱经穴,阳桥脉所生之地,足太阳膀胱经,太阳为巨阳,行身之后,主筋所生病。阳跷脉主一身左右之阳,其为病则“阴缓而阳急”《(难经·二十九难》)照海为肾经腕穴,阴桥脉所生之地,肾为先天之本,阴跷脉主一身左右之阴,其为病则“阴缓而阳急”(《难经·二十九难》)“阳气盛则嗔目”《(灵枢·寒热篇》)“阴气盛则瞑目”《(灵枢·寒热篇》)“申照”二穴同调阴阳,运行营卫,使筋经柔和,眼睑开合正常。

针刺从大处调整阴阳、气血,而灸法则能激发人体正气,活血通络,润泽筋经。符师选用他独创的精灸补阳而不伤阴,灸时短、灸数少,却灸力足。选穴十二经俞(大接经法),“俞主体重节痛”,主治筋经,且“病时间时甚者取之于俞”(《黄帝内经》),因此本患者表现为眼睑痉挛重着不举,又以下午、晚上病情较重,符师取十二俞以大接经的次序灸之,是考虑患者阴阳俱损,五脏失调,用此以起大补元气之功;另腹针引气归元(中脘、下脘、气海、关元)以取其后天滋补先天之意。取申脉以加强阳跷之气以治眼睑之疾;灸涌泉以滋水涵木;同时为加强疗效,发泡灸风池、百劳和四花穴(膈俞和胆俞)以激发阳气、改善脑供血,活血通络。

符师主张治疗要有“整体方案”,针刺艾灸调气血后,选择大椎、肝俞刺络以疏泄有余之阳气,疏风活血通络。最后埋针心俞、胆俞以活血通络,利胆祛湿,并巩固疗效。3天治疗一次,也就是每周2次。目前本患者已治疗2次,反映良好,眼睑症状有所改善,精神也明显好转,可见阳气渐复。









































白癜风治疗的医院
北京治疗白癜风需要花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szkgb.com/jbbj/5474.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