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周肌肉肉毒素常用注射部位的解剖及注射方

眼轮匝肌(orbicularisoculi)

起自额骨鼻部、上颌骨额突及睑内侧韧带,形成围绕眼眶周围的椭圆形宽扁肌肉,并延伸到眼睑,可分为眶部、睑部和泪腺部。

神经支配:由面神经颞支和颧支支配。

功能:眨眼、闭眼及扩大泪囊使泪液流通,参与面部表情及瞬目反射

注射方法:眼轮匝肌为薄层扁肌且表面皮肤菲薄,注射至皮下即可,常用注射位点如图1一1、图1一2所示。

常用方案:上睑选择内外侧缘2个睑部注射位点,症状严重时增加上睑眶部注射位点;下睑通常选择外侧及中下部可增加睑裂水平外侧眶部位点(图02右眼蓝点所示。简化方案:省去睑裂水平外侧眶部位点,同时下睑外侧位点略上移(图1一2左眼三角所示)。

剂量:2.5~5单位/点。

注意事项:

1、注射避开上眼睑中部,以免提上睑肌麻痹导致上睑下垂。

2、避免注射下睑内侧深部,毒素可能弥散至下斜肌间隙引起复视。

3、各点进针方向均为远离瞳孔方向。

4、眼睑痉挛患者闭目严重时可增加睫状束(一小组紧靠眼睑边缘的纤细肌纤维,位于睫毛深面)注射,于上睑中部平行并紧贴睑缘皮下注射IU,如注射位占偏上可能会弥散至提上睑肌引起上睑下垂。

s

皱眉肌(corrugatormuscle)

位于两侧眼眉内侧端的锥形肌,起自额骨鼻部,止于眉内侧半皮肤。

神经支配:由面神经颞支支配。

功能:收缩时牵眉向下内,产生皱眉表情。两条肌肉联合作用形成鼻上前额部的垂直皮纹。

注射方法:通常与降眉间肌一起注射,如图1一3、图04所示;

剂量:1.25~5单位/点。

注意事项:避免在眉弓正上方lcm以内注射,以免毒素弥散至提上睑肌引起上睑下垂。

降眉间肌(musculusprocerus)

靠近额肌内侧部的一小块锥形肌束。起自鼻骨下部的筋膜和鼻外侧软骨的上部,其纤维进人前额下部两眉间的皮肤。

神经支配:由面神经的颞支和颧支下部支配。

功能:将眉内侧角下拉,参与皱眉及双眉集中动作,产生鼻背上的皮肤横纹。

注射方法:通常与皱眉肌一起注射,如图1一3、图1一4所示;剂量:1.25~5单位/点。

注意事项:

1、注射到皮肤皱纹之间的隆起中,非皱纹内。

2、注意注射后可能对眉型产生影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zkgb.com/jbbj/30841.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