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一则新闻报道:扬州一名2岁半的女童双眼近视度且不可逆。
原来,从1岁半开始,家人用手机哄她,每次都看很长时间。
直到近期孩子经常皱着眉头、眯着眼睛看东西,才被引起注意。
而且国家卫健委今年发布的一组青少年近视的调查结果,数据显示,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到达了53.6%,也就是每两个孩子中,就有一个近视。
据预测,到年,我国5岁以上近视人口将达到7亿。
孩子们的近视率越来越高,还有低龄的趋势,不得不让人忧心。
近视是不能逆转的
很多家长在面对孩子近视的时候,很容易进入一个误区,总觉得要想办法把孩子的近视治好。
医院看,医生一般都会说,近视是治不好的。
那家长就会陷入一种我不听我不听,谁跟我说能治好,我就去谁那里治,花点钱也没关系,因为我爱孩子的状态。
今年4月,国家卫健委等六部门联合明确指出——儿童青少年近视后,在目前医疗技术条件下,近视不能治愈。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健康教育核心信息》也指出,截至目前,医学上还没有治愈近视的方法,只能通过科学的矫正、改善用眼习惯等避免近视加重。
不恰当的处置,反而会耽误进行正确的近视控制。
家长也不要抱着反正以后可以治好的心态,预防近视,真的很重要。
宝宝近视,元凶就是TA
1.遗传
尤其是那些高度近视(度以上)的父母,子女患有近视的概率会大大增加。
2.手机带娃
职场爸妈工作生活压力大,下了班还要带娃简直苦不堪言。
为了能够多休息一会,会拿手机或是平板哄孩子,让孩子自己玩,为自己多争取一些休息时间。
一机在手,母慈子孝,爸爸妈妈很享受这样的状态,这也是目前很多家庭的写照。
等到发现孩子频繁眨眼,看不清楚东西的时候,往往已经近视了。
所以说,手机带娃只是省心一时,费心一辈子呀。
3.近距离用眼过度
有些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被老师布置了太多家庭作业,不堪重负,做作业的时间太长,坐姿不正确,就导致了近视的发生。
还看到这样的新闻,杭州8岁女孩学钢琴4年后近视高达度。后经眼科专家证实,孩子近视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长时间练琴造成的。
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睛,是会刺激近视增长的。
4.过度摄入甜食
吃甜食竟然也和近视有关系?
去年,湖北经视报道过一则新闻,武汉一个6岁女孩因为喜欢吃甜食导致度近视。
据眼科专家解释说:钙是眼部组织的保护器,糖分摄入过多会因消耗大量维生素B1而导致体内含钙量下降,进而影响眼睛的调节功能。
5.劣质激光类玩具
温州晚报曾报道过,杭州一名10岁男孩因凝视激光笔导致视力下降。
医生说这种伤害是不可逆的。
除此以外,还有闪光灯、浴霸灯、闪烁的玩具……
近视无法治愈
提前预防是关键
大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避免宝宝近视。
1.提高护眼意识
不少家长都是等到孩子上幼儿园,体检才发现宝宝视力不好,之前没有意识到,可以定期去检查眼睛情况。
对于0~3岁的宝宝来说,首先要排查一些可能影响视力发育的眼病。比如,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上睑下垂、斜视等。
除了这些先天性的眼病外,还应及早检查度数情况,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些宝宝可以使用儿童视力表检查视力。一旦发现有异常,尽早干预。
2.合理使用电子产品
美国儿科学会建议,18个月以下的宝宝需要绝对避免看电视。2~5岁的宝宝每天对着屏幕的时间不能超过1小时。
兔姐也遇到很多家长说,娃太难带,自己又要干活,只能让宝宝拿着平板或手机玩。即便这样,建议也尽量不要让宝宝过早接触。
如果要看动画片,可以投到电视屏幕上看,以保证足够的距离。实在不行,看PAD时间一次也不要超过15分钟。手机的屏幕太小,建议最好别接触。
3.充足的户外运动
比起前面说到的,这一点,应该是最简单又有效的预防方式。
研究表明,每天2小时或每周10小时的户外活动,能有效预防近视。如果每周累计的时间能超过15小时,效果会更好。
年,俄亥俄州立大学视光学院的DonaldMutti教授团队在一项研究中跟踪调查了美国加州多名8~9岁视力正常的儿童。
5年后,有1/5的孩子近视了,研究发现,与近视风险密切相关的唯一环境因素是户外活动的时间。
足量的户外活动可以抵消近距用眼带来的近视。
在户外,紫外线能刺激视网膜分泌多巴胺,而多巴胺可以阻碍近视的形成。
更给力的是,有研究表明,对于已经近视的家长,每周带宝宝到户外活动10小时,也是可以起到保护作用、预防近视。
所以,不要宅在家里,多带宝宝外出活动!
孩子不是生来就能看到1.0的,他们的视力是需要逐渐发育的。
0~3岁是关键期,3~12岁为敏感期,12~18岁是可塑期,18岁以后进入相对稳定期。
宝宝年龄越小视力越容易受到损害,等到娃已经近视了,就来不及了。
还有孩子沉迷玩电子产品,很大的原因是没人陪他玩。
如果家长能给予更多的陪伴和
转载请注明:http://www.szkgb.com/jbbj/29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