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当代水产》杂志社报道:年原卫生部发布了《水产品卫生管理办法》,其中明确规定“河豚鱼有剧毒,不得流入市场”。但民间仍有一些人受美味的诱惑,导致市场上、餐馆里违法经营河鲀的情况屡禁不止,个别中毒现象时有发生。
上周四,住在湖里的24岁大四学生小林准备隔天就出发去福州的学校,舅舅特意准备了一顿丰盛的晚餐践行。
“以前从来没吃过河豚,舅舅炖了一锅河豚肉,总共6条,4个人一起吃。”小林回忆道,河豚加了生姜炖在一起,她跟着亲戚一起拿筷子夹着吃了一块尝鲜。
当小林在吃第二块河豚肉的时候,就察觉到身体异样了。“突然感觉心跳加速,扑通扑通直跳。”小林说,紧接着感觉有点胸闷。告诉舅舅之后,舅舅第一时间判断有可能是河豚中毒了,“立马医院。”
从吃第一口到吃第二口出现身体不适,前后仅十分钟。“一开始还能清醒地自己走进出租车,结果坐上车之后更难受了,胸口发闷,手脚有点发麻。”小林想想都有点后怕,随行的亲戚一路照顾。“越发难受之后,路上还用手指扣喉咙催吐,吐了一些出来。医院,嘴唇都已经发麻了。”
医院急救室,医生根据小林的饮食和症状,判断她是河豚中毒。
“送过来的时候河豚中毒症状已经很明显了,我们立即采取洗胃的措施。”医院脾胃科医生曹健告诉记者,小林的症状比较严重,一度两次住进ICU病房抢救观察。“医院及时,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再也不敢吃河豚了。”医院住院,幸好抢救及时,很快就能康复出院。不过对于吃河豚,她表示再好吃也不想吃了。
4个人一起吃,为何唯独小林吃出问题了?“可能6条河豚中,有一条没有处理干净,小林刚好吃到了。”小林的舅舅林先生说河豚是从江头菜市场的一个鱼贩那里买到的,鱼贩也帮忙宰杀。“之前也没有在那里买过,出事之后再去找,也找不到卖河豚的鱼贩了。”
什么是河豚毒素?
河豚毒素是一种无色针状结晶体,属于耐酸、耐高温的动物性碱,为自然界毒性最强的非蛋白物质之一。其五千万分之一,就能在30分钟内麻醉神经,对人体的最低致死量为0.5毫克。
河豚中毒有什么症状?
医院脾胃科医生曹健说,河豚中毒症状表现为患者颜面潮红,上睑下垂,瞳孔缩小(后期散大),恶心、呕吐、腹泻、乏力,口唇、舌尖、四肢麻木。重症者出现轻瘫或软瘫,语言困难。更甚者呼吸困难、血压下降、昏迷、呼吸中枢麻痹。“急救河豚中毒发病时间快,病死率高,医院紧急处理。”曹健称,医院前可以进行催吐、洗胃和导泻。
什么渠道的河豚是合法安全的?
年原卫生部发布了《水产品卫生管理办法》,其中明确规定“河豚鱼有剧毒,不得流入市场”。但民间仍有一些人受美味的诱惑,导致市场上、餐馆里违法经营河鲀的情况屡禁不止,个别中毒现象时有发生。
实际上,经过业界的多年努力,通过控制养殖环节河鲀毒素积累,降低养殖河鲀毒性。
经过二十余年的经验积累,红鳍东方鲀和暗纹东方鲀两个品种的养殖技术及安全控毒手段已成熟,产品达到低毒甚至无毒。这期间,红鳍东方鲀一直大量出口日本和韩国。为规范养殖河鲀加工经营活动,促进河鲀养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防控河鲀中毒事故,保障消费者食用安全,农业部和国家食药总局年9月联合发布了《关于有条件放开养殖红鳍东方鲀和暗纹东方鲀加工经营的通知》,意味着,河鲀终于可以光明正大地游上寻常百姓家的餐桌。
但是,有条件放开的关键是必须具备一定条件,首先限定养殖的红鳍东方鲀和暗纹东方鲀两个品种,第二必须来源于经农业部备案的鱼源基地,第三必须由通过审核的加工厂加工、包装后的产品方可上市销售。
目前,目前共有5家企业符合各项要求,成为第一批产品可上市的养殖河鲀加工企业。请广大消费者在采购、食用养殖加工河鲀产品时仔细查验商品包装上的生产企业名称、原料基地备案号、加工产品包装附带可追溯
转载请注明:http://www.szkgb.com/jbal/30120.html